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2:50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嬗变背景和表现、内容主旨和情感倾向、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唐妓伶题材诗歌进行立足于本体的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就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界定及其研究现状作交代和简要回顾。正文主要有三个章节:第一章从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嬗变出发,简要梳理中唐前妓伶题材诗歌的发展概况,继而针对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嬗变对其进行成因探析及表现探讨。第二章具体阐述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主旨内容和情感指向,并按所咏妓伶年代的不同,分为两小节,一是咏本朝女妓,主要从妓伶小传诗、忆妓诗、悼妓诗、讽妓诗、以及观妓诗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二咏六朝之名妓,以苏小小、铜雀妓和绿珠为探讨对象,并具体分析其发展至中唐表现出的独特性。第三章对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主要从艳丽纤柔的诗调、神态毕现的摹人艺术以及生动精妙的场面描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结语部分主要就论文研究情况作概况总结,同时也简要提及中唐妓伶题材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本文编号:2656166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霞;;唐诗中的乐伎形象[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余霞;;苏小小考[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3 李江峰;;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柏红秀;;白居易与乐人交往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李秀华;;试论唐代歌伎与歌诗发展的关系[J];黄河之声;2007年08期
6 刘水云;李慧;;论宋代之前家伎的歌诗活动及其影响[J];浙江学刊;2007年03期
7 杨小敏;从唐人的士妓诗看唐代士子和妓女的关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权应相;唐代歌妓与文人交感及诗风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章继光;唐代地方妓伶与诗歌[J];求索;1993年02期
10 肖文苑;唐诗与倡伎[J];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晓雯;李贺诗歌色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6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