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漫游者的姿态在故乡嘉绒大地和青藏大地寻找自己的文学之根,以作家和人类学家的双重身份审视人世,是阿来积累素材进行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式。在他的作品中,藏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及藏区的自然景观、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自然地贯穿始终,充溢着浓郁的藏族特色。而最动人的部分,是他通过对嘉绒部族的情感与命运的深情书写,展现出的普遍而深刻的人类情怀。本课题将阿来的小说放置在文学人类学视域中进行研究,探讨阿来的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发生及发展、创作背景及创作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阿来小说的文学人类学因子、文学人类学意义和文学人类学价值。本课题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其次,运用文学地理学理论,论述阿来文学人类学观念的发生及发展,主要从“本籍文化”对阿来及创作的影响、文化身份认同对阿来及其创作的影响展开论述,从文学阅读、音乐及《科幻世界》杂志对他的影响,对阿来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发展展开论述;再次,阐述阿来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创作背景及实践。笔者认为,阿来的“康巴-嘉绒世系”是他写作的广阔背景。在这一背景之下,阿来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创作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2年至1985年为探索期;1990年至1999年为深入塑造期;2000年至2014年为丰收期。第四,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阿来小说创作蕴含的的文学人类学特征,主要从阿来小说创作中的藏族民间文化、藏族民俗文化、藏族宗教文化等三个方面论述;第五,探询其小说创作的文学人类学意义,主要从阿来小说对人的心灵的展现、对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的观照、对权力的寓言式书写等三个方面论述;同时,从价值论的角度,对阿来小说的文学人类学价值做一考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阿来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发生及发展
第一节 阿来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发生
一、“本籍文化”对阿来及其创作的影响
二、文化身份认同对阿来及其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阿来文学人类学创作观念的发展
一、阅读:积累与影响
二、音乐:陶冶与启悟
三、《科幻世界》杂志:个人事业与人类未来远景
第二章 阿来文学人类学观念的创作背景及实践
第一节 阿来的“康巴-嘉绒世系”
一、康巴藏区及阿来文学世界中的“康巴藏区”
二、嘉绒藏区及阿来文学世界中的“嘉绒藏区”
第二节 阿来文学人类学观念的创作实践
一、探索期(1982年-1989年)
二、塑造期(1990年-1999年)
三、丰收期(2000年-2014年)
第三章 阿来小说的文学人类学特征
第一节 鲜活的藏族民间文化
一、藏族民间生活的自然展现
二、藏族民间神话与传说的有机穿插
三、藏族民间歌谣的天然撷取
第二节 丰富的藏族民俗文化
一、仪式
二、藏族禁忌
第三节 神秘的藏族宗教文化
一、藏族苯教文化
二、藏传佛教文化
第四章 阿来小说的文学人类学意义
第一节 阿来小说对人之心灵的书写
一、异境中人之心灵书写:“失衡”中的“平衡”
二、女性之心灵书写:年轻女性与母亲
三、僧侣之心灵书写:祛魅与还原
第二节 阿来小说对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的观照
一、个体命运与家族血脉
二、相似经历与群体命运
三、“异境”之于人类命运的考量
第三节 阿来小说对权力的寓言式展示
一、关于权力的寓言
二、权力之于命运的影响
三、权力灭亡的反思
余论
一、阿来小说对人类普世性价值的书写
二、阿来小说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现代性审视
三、阿来小说对人性救赎的宗教关怀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探寻文化表述的多重视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琳;;阿来小说语言的多文化混合语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吴怀尧;;阿来:文学即宗教[J];延安文学;2009年03期
4 邵燕君;;“纯文学”方法与史诗叙事的困境——以阿来《空山》为例[J];文艺争鸣;2009年02期
5 何平;;山已空,尘埃何曾落定?——阿来及其相关的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1期
6 李建;;《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与藏族苯教文化[J];齐鲁学刊;2008年05期
7 于宏;;人文关怀、平民情结、怀旧情绪——论阿来的中短篇小说[J];西藏文学;2008年04期
8 黄曙光;;历史尘埃与个体隐痛——评阿来近作《随风飘散》[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9 易文翔 ,阿来;写作:忠实于内心的表达——阿来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4年05期
10 阿来;自述[J];小说评论;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国娟;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小说创作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玉梅;扎根:阿来的小说创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文杰;生命的诗性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垌羽;通往“可能之路”[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艳;阿来笔下的西藏想象[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涛;比较文化视域中的藏族作家的汉语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红杰;史性的沉重与诗性的轻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丁;从马原、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创作看西藏当代汉语小说[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661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6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