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政治”与“文学”的合体—20世纪50-70年代冰心著译论

发布时间:2020-06-02 18:00
【摘要】:“爱”是冰心情感上的慰藉,也是她理智上的王者。在一生追求“爱的哲学”的路途中,她坚信过、迷茫过,也被政治左右过。20世纪50-70年代的政治环境下,为尽责行使政治使命,冰心不得不告别过去的园地,创作出一批有着鲜明政治宣传痕迹的散文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她又渴望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艺术是缩小文学与政治差距的手段,也是延续自身风格的法宝。公开文本的主动迎合与被政治规训的文字里,遮蔽的是心态的审慎与复杂,潜隐的是曲折发展的“爱的哲学”,昭示出政治与文学夹杂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复杂人生。本论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历史语境为前提,以冰心此阶段的著译作品为基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时事散文、儿童文学作品及翻译三个方面总体介绍此阶段冰心的著译概况,思考文艺政策下作品主题的新特点。第二部分,在文学风格转变的原因里思考冰心作品里政治因素的必然;从文本的剪裁上把握政治主题下艺术的新表现,探讨冰心政治身份下的应对方式和艺术努力;比较早期与此阶段主题的不同,探究风格的转型。第三部分是对此期的作品进行价值评判,力图全面而整体地了解冰心及文学追求;在政治干涉文学的弊端中思考知识分子的责任,更加理性地探究政治与文艺的正确关系。一直以来,文学评论界聚焦在冰心“爱的哲学”的表述上,冰心也一直被“爱”的光环遮蔽和笼罩着。上世纪50-70年代,冰心尽责履行政治身份,但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政治棋盘的卒子,忽视了此阶段冰心的作品,就忽视了对冰心作品的整体了解。本论文试图还原冰心此阶段真实的文本和真实的精神历程,思考意识形态话语浓厚的政治氛围下,既要在时代政治下生存,又要不违背文学的创作规律,冰心的选择、调整与妥协,心态的矛盾与痛苦;在对政治环境下一代作家“规训”、挣扎和应对的思考里,力图对冰心“爱的哲学”的演变有全面地了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伯群;曾华鹏;;论冰心的创作[J];文学评论;1964年01期



本文编号:2693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93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