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7:00
【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书信体小说的高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狂飙突进”之后它逐渐淡出了文学的中心舞台,但其独特的魅力并没有因生命力的短暂而消逝殆尽。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学者们大多以“书信体小说”一词将男女作家的作品都囊括起来作整体性研究,或是将视角聚焦于男性作家的笔下,亦或是对某个书信体小说文本单独研究。相对于女性书信体小说在“五四”时期可观的发行量及关注度,如今学界对它的研究并未呈现应有的势态。基于此,本篇论文以“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作为分析对象,结合前人的解读和其他研究等,选取文体这一视角,综合运用文体学、叙事学、语言学等理论观点与方法,试图较集中深入的考察、研究“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的艺术特点。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展开论述:一、“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的语言特征。从小说文本出发,运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方法,剖析小说中的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的文体特征。对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从“前景化”的语言特征入手,探究语言各要素的文体功能,从而达到了解和鉴赏小说的目的。二、“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的叙事话语策略。运用叙事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话语表达方式三方面细致论述,总结归纳“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独特的文体追求与叙事智慧,为该类小说的文体研究奠定叙事基础。三、“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的文体互渗。试图从小说文本出发,分别讨论“五四”女性书信体小说中多种文体越界现象,探讨其向书信、散文及诗歌文体渗入的特点,分析这种对传统小说文体的改造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芳;;论五四女作家小说中书信、日记写作的文体特征[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2 刘颖;肖天久;;金庸与古龙小说计量风格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泓峻;;从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看五四时代的一种写作伦理[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云霞;李寄;;《域外小说集》欧化标点符号的文体效果及语言史意义[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5 俞超;;“以诗为文”——郁达夫小说语言的文体实验[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7期

6 贺阳;;汉语主从复句的语序变化与印欧语言的影响[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7 张莉;;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现代女性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袁进;;试论南社对中国近代小说发展的贡献[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6期

9 赵黎明;;欧化·现代化·民族化——略论现代中国语文“欧化”问题的历史轨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2期

10 钱雪琴;肖淑芬;;中国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爱军;诗性的放逐:现代中国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严辉;周作人晚期散文研究(1949-196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海平;拓展与变异[D];山东大学;2007年

4 韩蕊;从文学的书信到书信的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毅;从五四到抗战:中国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7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石评梅笔下的现代性抒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艳敏;独白中对话[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林艳丽;修辞学视野下冰心小说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纪丽娜;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模式化现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孔祥亮;郁达夫小说跨文体现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婧;中国现当代小说女性复仇形象比较[D];辽宁大学;2013年

7 刁丽娟;论书信体小说的叙事特征[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杨柳;“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及其小说中男性形象[D];西南大学;2010年

9 冉惠娟;五四女性小说的叙事与性别[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段淑芳;论五四女作家小说中的男性书写[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9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99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