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玛伙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7:03
【摘要】: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富良棚乡、大龙潭乡,以及相邻的双柏、新平部分地区,流传着彝族妇女玛伙妮的民间传说故事。而在峨山县塔甸镇普杰黑村,流传着与其他版本迥然不同的“玛伙妮”传说和“驱玛伙妮鬼”仪式。此外,峨山彝族丧葬祭辞中也包含有驱赶“玛伙妮”的经文。在彝族原始宗教中认为,这些青年没有成婚就去世,人生不完整,无法到达祖灵地,成了拦在阴间路上的鬼魂,需要将他们驱赶开。本文拟对“玛伙妮”流传情况、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汇总,从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真实性等方面具体探究,并对比不同文本叙事核心情节,研究不同版本的共性与个性。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对“玛伙妮”不同文本成因进行分析,将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探讨“玛伙妮”文化文本现存的活态性、丰富性、地域性。绪论部分,主要对“玛伙妮”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概述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理论、方法等。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玛伙妮”各文本、咱拉黑现存的活态口传文学作品及其流传现状,对“玛伙妮”各异文文本进行梳理对比。第二部分,对峨山彝族丧葬祭辞中与“玛伙妮”相关的经文、普杰黑村特殊的“玛伙妮”仪式和传说简要阐述,并分析彝族原始宗教对这些文本的影响。第三部分,运用文学人类学、民间文学等知识,从不同生活领域、文学的功利目的、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三方面分析“玛伙妮”各文本产生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结语部分,对上述章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在本文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有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
【图文】:

遗址,坟墓,文化站,彝族


图 1.1 玛伙妮坟遗址玛伙妮坟墓遗址位于富良棚乡咱拉黑村西北面一公里左右的半山腰上村石姓后人进行管理和祭祀。该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整个墓用规则石块垒建①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峨山彝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24.②访谈对象:尚宏伟,男,彝族,富良棚乡文化站站长。访谈地点:峨山县富良棚乡文化站。访谈2018 年 7 月 1 日 9 点 14 分。

文本,丧葬仪式,未婚女子,阻扰


图 2.1 “玛伙妮”主要祭辞文本 (笔者整理)在彝族原始宗教中认为,这些没有成婚就去世的青年,人生不完整,,无法到达祖灵地和阎王殿。毕摩在为他们举行丧葬仪式的时候,,只到半路上。他们无法到达阎王殿,最终就成为了拦在阴间路上的鬼魂的人前往阎王殿时,会受到他们的阻扰。因此,需要毕摩将他们驱赶这种驱赶未婚先亡者的仪式和祭辞,并非是峨山彝族地区所独有的。认为未婚女子死后要变成涅日鬼,未婚男子死后要变成比尔鬼,因此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永雄;;苗族英雄史诗的现代探索——评蔡熙新著《<亚鲁王>的文学人类学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02期

2 赵周宽;;开启物我共生的世界: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动态(2015—2018)[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年02期

3 叶舒宪;徐新建;彭兆荣;;《文学人类学研究》发刊词[J];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4 ;卷首语[J];百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重述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话语”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J];百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6 谭佳;;重述"神话中国"——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简评[J];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05期

7 权雅宁;;文学人类学对中国文论知识生产的启发[J];文学人类学研究;2018年02期

8 ;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文学人类学分论坛启事[J];文学人类学研究;2018年02期

9 ;文学人类学研究[J];文学人类学研究;2018年02期

10 梁昭;;“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路径与问题”:第十二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文学人类学小组会议综述[J];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文睿;;交融与互动——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述评[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2 钟进文;;口传与文本哪个更有穿透力——关于农业与游牧文明的思考[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 吴正彪 三峡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仁芝;文学人类学学术范式的理论建构[N];中国民族报;2019年

2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吴正彪 王仁芝;文学人类学学术范式的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查建国 胡杨;夯实文化自信的文学人类学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林科吉;文学人类学与国学研究现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李玉 查建国;逐步实现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谢美英;文学人类学研究呈现大发展态势[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祖晓伟;文学人类学:探索跨学科研究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程金城 兰州大学文学院;回到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原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徐新建;文学人类学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晓武;虚构诗学[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潇;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玛伙妮”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9年

2 彭娟;体悟系统下的《甜菜女王》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3 班红梅;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贵州布依族情歌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4 钱晶;从神话原型批评到文学人类学理论[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荣;文学人类学视阈下的《罗摩衍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淑兰;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奇幻小说[D];南昌大学;2008年

7 王文英;伊瑟尔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巍;寻找精神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梁庆峰;叙事与疗伤——冯内古特《猫的摇篮》的文学人类学视角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晓禺;中国文学人类学发展轨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4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04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