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21:06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自然环境复杂丰富,社会历史悠久,在当地有很多围绕自然的和人工的风物形成的风物传说。这些风物传说与当地自然社会环境关联密切,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文献记载和调查搜集到的文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该县境内的风物传说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丰富学术界当前的风物传说研究,另一方面在于通过风物传说加强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了解。本文的绪论部分首先阐释了选题来源及依据,表明了本文所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梳理了相关研究综述,然后结合研究实际列举了研究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绪论后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生成传播环境,认为该县风物传说的表现对象是县境内自然的或人工的风物,而这些风物传说的生成传播与当地自然地理空间和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社会历史悠久,这使得该地区拥有了数量繁多,类别丰富的风物传说。第二章对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和类型划分。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方法,首先依据传说对风物的表现方式将该县境内流传的风物传说分为释源型、状貌型和附会型三种基本类型,然后按照情节单元划分为更为具体的若干类型,对于每一种类型传说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情节都按照母题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三章总结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基本特征。本文指出在该县境内流传的风物传说具有可信性、奇异性和解释性的基本特征,其中可信性特征是指传说的叙事内容对风物的反映具有真实可信的成分,这种可信性是由语境、文本、讲述者和接受者共同建构起来的;奇异性特征指的是风物传说在对风物的反映和表现中具有奇异夸张的色彩,这种奇异性主要体现在传说的叙事情节和形象角色上;解释性特征指风物传说在叙事上对风物的来源、形态或奇异之处的叙述具有解释说明性,在文本结构上具有解释性成分。第四章归纳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文化内涵。本文指出这些风物传说中包含很多当地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该县境内风物传说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地人具有弃恶扬善、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勇于探索开创、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风物传说中还包含有当地民众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等精神信仰的内涵,如传说叙事中就体现了当地人的万物有灵观念、禁忌观念和风水观念等民间信仰的内容,另外很多风物传说的表现对象是当地佛道二教的宗教建筑,传说中的形象角色也有许多是宗教人物和神灵,传说对于当地人宗教信仰杂糅性和功利性的特征也有鲜明的反映。论文的结语部分梳理了本文的分析论证过程和主要观点,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7;B93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生成传播环境
    第一节 风物传说生成传播的自然地理空间
        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形地貌特征
    第二节 风物传说生成传播的文化语境
        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社会历史沿革
        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众的生产方式
        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众的精神文化创造
        四、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间文学概况
    小结
第二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类型
    第一节 释源型风物传说
        一、解释山石岩穴来源
        二、解释河湖溪泉来源
        三、解释地域、村庄及其名称来源
        四、解释庙陵寺观来源
    第二节 状貌型风物传说
        一、“天将待命”型
        二、“仙人留影”型
        三、“天神劈山”型
        四、“人兽相争”型
        五、“动物化石”型
    第三节 附会型风物传说
        一、风物作为依附物
        二、风物作为叙事空间
    小结
第三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特征
    第一节 风物传说具有可信性的特征
        一、风物传说叙事中含有可信性的因素
        二、讲述者刻意解释和突出传说的可信性
        三、接受者相信风物传说叙事具有可信性
    第二节 风物传说中的奇异性特征
        一、风物传说叙事情节中的奇异性
        二、风物传说中形象角色的奇异性
    第三节 风物传说的解释性特征
        一、解释风物及其名称来源
        二、解释风物的形态外貌
        三、解释性在风物传说情节结构中的体现
    小结
第四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风物传说与地域社会生活
        一、关于生产生活的印记
        二、关于迁徙的历史记忆
        三、关于灾害的集体记忆
    第二节 风物传说与伦理道德观念
        一、弃恶扬善的道德观念
        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三、探索开创与奉献精神
    第三节 风物传说与民间及宗教信仰
        一、风物传说对当地民间信仰的表现
        二、风物传说对当地宗教信仰的表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洁;;宁夏方志中的风物与传说——以宁夏“两山一河”风物传说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2 王志清;;后稷风物传说的社会史内涵[J];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05期

3 巩盼盼;;昭君风物传说圈的文化特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立浩;论布依族的风物传说[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1期

5 吴恭俭;风物传说与劳动者的审美观[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白道义;;仫佬族民间故事概观[J];河池师专学报(文科版);1987年02期

7 九高子;;昆明风物传说的特点[J];山茶;1989年01期

8 王志清;;释读陕西地区后稷风物传说中的专名现象[J];民族艺林;2013年03期

9 黄尚茂;;评《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10 白玫;;从旅游心理看山西晋祠风物传说的价值[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建伟;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奚茜;峨山彝族风物传说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程玉艳;卫辉比干庙风物传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9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9304.html

上一篇:宋代琴诗研究  
下一篇:辛弃疾诗歌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