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创作理念和审美倾向
发布时间:2020-06-19 02:21
【摘要】:白居易是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六十载,留下诗歌二千八百多首。其中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长恨歌》。在当时唐朝已经妇孺皆知,而后到了现在,更是享誉不朽。《长恨歌》何以有如此动人心魄的魅力,让世人对它痴迷几千年?本文将通过对《长恨歌》创作理念和审美倾向两方面方面来探究其原因,本论文共分三章:本文第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梳理了历史中杨贵妃的形象和《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形象,第二节通过儒释道的思想、历史叙事、科举文风等方面,分析对《长恨歌》的创作缘起带来的影响。第二章主要探讨了《长恨歌》主题的归属,本章通过对白居易初恋情结的考察,来探究白居易的创作理念。第三章主要论述《长恨歌》的审美倾向,第一节主要通过家庭背景和中唐时代风潮,来论证对白居易“多情观”造成的影响;第二节主要通过儒家思想对白居易的影响,来讨论“中和之美”在《长恨歌》的体现;第三节阐释佛、禅思想对白居易的影响,来探讨“因果意识”对《长恨歌》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本文编号:272017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柏;;论《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对李、杨爱情的态度[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4期
2 黄芸珠;;论《长生殿》的表层叙事与深层悲剧意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耘;论唐代美学思想中“悟”观念的形成与体现[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4 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张国光;杨玉环的艺术形象及其历史本来面目——论《长恨歌》对杨玉环的美化[J];江汉论坛;1991年09期
6 陈允吉;从《欢喜国王缘》变文看《长恨歌》故事的构成——兼述《长恨歌》与佛经文学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7 王拾遗;“他生未卜此生休”——论《长恨歌》主题思想[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王运熙;略谈“长恨歌”内容的构成[J];复旦;1959年07期
9 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元白诗笺证稿之一)[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7年00期
本文编号:2720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2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