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冰心1940年代创作中的文体互渗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3:50
【摘要】: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以创作历程横跨之广及影响而论,冰心是引人注目的。她以女性的温柔美与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进行书写,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1940年代,冰心结束了1930年代因时代变迁、流离西南以及个人主观创作的不合时宜而呈现的创作沉寂状态,开始试着发声,寻求贴合时代贴合自己的创作,这一时期作品虽不多,但在文体上的探索与调整却不能忽视,小说化诗歌、小说化散文、书信体通讯、诗化散文、诗化小说等文体互渗现象多样呈现,其中书信体通讯、诗化散文和诗化小说虽于1920年代在其作品中就已出现,此期在表现方式或感情色彩上却出现了很大不同,小说化诗歌和小说化散文又体现了冰心在文体上的新开拓。冰心1940年代创作中的文体互渗现象,表征为体裁和语体的互渗,实为风格上的转变,以体裁互渗的多样性和语体色彩的丰富性,展示其风格具有“典雅亲切”与“苍劲朴茂”的相融特色。文体互渗现象的形成与自身“温柔敦厚”的主体精神、传统文化的“中和”审美形态以及主流话语下的时代语境息息相关,体现了其文学观念与创作的深度调整过程。本文以冰心1940年代的创作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体互渗这一角度入手,关注冰心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及变化,旨在揭示冰心思想、作品风格的转变以及文学精神的发展,审视其创作价值,并进一步探讨与反思文体互渗现象的意义。由此,本文设计了以下几个章节进行论述。导论部分具体阐述了文体、文体互渗概念,文体互渗的演化及原则,选题缘由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而展示本文选题的内容及研究意义,并进一步指出本文的创新点。正文部分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从文体意识和文体期待的心理学层面整体上关注冰心1940年代文体选择的侧重,并进一步指出文体互渗现象在冰心创作中多样存在的现状。第二章和第三章从文体学层面的话语层展开论述,具体为:第二章与冰心二三十年代体裁互渗的形式作对比,展示冰心1940年代创作中体裁互渗的具体形式及变化;第三章与冰心二三十年代语体互渗的特征作对比,从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和自由语体三方面探讨了冰心1940年代创作中语体互渗所形成的复杂特征,揭示其风格的变化。第四章从文体学层面的原因层探寻1940年代冰心创作中文体互渗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主体精神、传统文化和时代语境,揭示文体互渗现象所折射出的冰心客观真实的创作心理和精神结构的多元,展现她此时期创作的调适、突围和发展。冰心以文体互渗的形式不断调和着各种体裁的表现力,源自“温柔敦厚”的主体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中和”审美形态,与彼时的语境、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协,其“爱与同情”的言说内容得到进一步升华,文体互渗的“和合”形态实现了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荣富;;思维的延伸[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7年05期

2 ;互渗律制约下的当代戏曲[J];戏剧报;1988年02期

3 刘道超;互渗律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J];学术论坛;1989年02期

4 张载明;;我国银行与企业互渗的现状及特点[J];经济管理;1989年11期

5 班瑞钧;张立坤;;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互渗的必要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班瑞钧;张立坤;;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互渗的可行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4期

7 易英;各个击破——“融合·互渗”2002年度展前言[J];上海艺术家;2003年01期

8 陈卫平;试论文理科互渗互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王鹏瑞;试论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互渗[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刘霞云;;试析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文体互渗”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爱军;;诗性形态的浮沉:现代文学创作中的“文体互渗”现象——以小说为中心进行考察[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2 钱振华;;波兰尼关于科学与宗教互渗关系探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财经与文化的互渗互融[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高素娜;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马力;在文体的互渗与交融中创新[N];辽宁日报;2002年

4 记者 小白;明其真与求其善的互渗[N];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余三定;真情与史事交融,文学与哲思互渗[N];中国艺术报;2016年

6 郑晓江;穿透死亡,才能提升生活的品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其珏;上下游互渗 光伏产业链告别“割据”时代[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薛永武;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N];光明日报;2000年

9 易英;多元与综合[N];文艺报;2001年

10 赵鸿汉;我国两大热固性树脂互渗互补前景广阔[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爱军;诗性的放逐:现代中国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惠;冰心1940年代创作中的文体互渗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小敏;文学和电影的艺术互渗[D];浙江大学;2017年

3 王倩;明清传奇的言情与记史互渗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婷;从民间虎图形探究视觉图形与情感的互渗性[D];湖北美术学院;2012年

5 梁冠巍;住区建筑与环境的渗透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马茹萍;神圣仪式与地方习俗的互渗[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7 马波;诗性的世界—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现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崔仁龙;“互渗式”城市建筑的模糊界面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侯雪娟;文史互渗:试论黄遵宪的“诗”“志”对话[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力勤;地狱变相与世间绘事之互渗[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39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39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