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解读《子夜》的空间内涵

发布时间:2020-07-09 08:23
【摘要】:《子夜》是茅盾以20世纪30年代初为时代背景创作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该作品以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切入点看似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将视角投射在主人公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主线上,以及其与相关角色的互动、周围所涉及的场景的变换等,却向读者展示了特定时代特定地点不同空间的丰富内涵。本论文以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为基石,对《子夜》展开文本分析。从二十世纪末哲学界出现“空间转向”开始,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也开始了梳理和阐发。与传统空间观不同,以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观作为重要理论之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空间是充满人类实践的“人化”的空间,它自身即是一种空间产物,该产物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创造出空间形式和空间秩序,因此社会空间是在不断生产中的空间。这种社会空间是具有历史性、抽象的、矛盾性的。本论文通过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解读《子夜》小说文本中的空间内涵,目的在于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之于现代中国文学文本研究领域的理论有效性;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小说文本中时代社会之宏大与生命经验之细腻的衔接、咬合、渗透,为“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肌理。本论文结合作者旨在反映特定时代的现实主义写作动机,着眼文本所设定的宏大的社会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城市空间、乡村空间并置与转化的历史性格局,具体而言,着眼于文本的细微之处,包括分析具体的场景、人物的具体言行、情节的发展推进等,旨在清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代表所显现的社会空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是历史性空间、抽象空间以及矛盾性空间,并要分析三者相互混融、影响之关系而构成的复杂而独特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图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京京;张晓东;;论电灯在《子夜》中的叙事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2 刘绶松;;论《子夜》[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3 秦志希;;论《子夜》创作的理性特色[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试谈《子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J];语文学习;1959年07期

5 富中玉;《子夜》简论[J];语文学刊;1984年04期

6 万奇;谈《子夜》中的林佩瑶[J];语文学刊;1990年01期

7 肖进;;救国出版社与《子夜》翻印本[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8 罗爱玉;;致茅盾[J];诗选刊;2017年01期

9 刘昕;;《子夜》[J];长江文艺;2017年10期

10 王志敏;宁凤娟;;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J];北方文学;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腊生;;《子夜》中“三个世界”的阐释及其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振坤;;对《子夜》几点细节的疑义[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3 罗宗义;;关于《子夜》中的共产党员形象[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4 王卫平;;从接受美学看《子夜》的价值取向[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5 刘小中;;瞿秋白与《子夜》[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6 何曼丽;;《子夜》——闪耀光辉的史诗[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年

7 张颂南;;从美学角度探索《子夜》[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下册)[C];1983年

8 姜文;;论《子夜》动机模型的文化根蒂——《子夜》动机模型假说之三[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9 李丹;;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子夜》文学创作——以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发行公债为例[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10 苏敏逸;;政治理念与小说形式的结合:论《子夜》模式[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桂松;叶浅予两度为茅盾《子夜》插图[N];文汇报;2016年

2 周惠斌;《子夜》出版的前前后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甄明;《子夜》的原名[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朱小棣;子午之夜,混沌经纬[N];文汇报;2015年

5 文学评论家 马季;放弃与坚守[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6 李惠敏;《子夜》《边城》冷热之变的启示[N];文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吴娜 本报通讯员 龚晨;文学要反映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8 王昕 陈娜;相比《子夜》《大染坊》里的“这一个”民族实业家[N];文艺报;2003年

9 陈洪标;灯下闲读中[N];中华读书报;2016年

10 胡喜盈;中国首例索赔画稿案画家赢了[N];经理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玉珠;茅盾在俄罗斯的接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3 管冠生;走进被遮蔽的文学游戏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芊芊;《子夜》中的媒介生活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李弘佩;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解读《子夜》的空间内涵[D];西华大学;2018年

3 李巧智;《子夜》的现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D];辽宁大学;2013年

4 崔莉;文学想象历史—重读《子夜》及“农村三部曲”[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兰建伟;礼貌理论视角下《子夜》中称谓语影响因素的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盛辉;礼貌理论视角下《子夜》和《呼啸山庄》中称谓语的对比分析[D];广西大学;2013年

7 黄贤君;跨越时空的承袭[D];暨南大学;2012年

8 王芬芬;论茅盾《子夜》对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造性接受[D];南昌大学;2013年

9 李婷;以库恩译《子夜》为例论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向晨蔚;茅盾小说两极阅读现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7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47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