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遗山碑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4:37
【摘要】: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历经章、卫、宣、哀四朝,见证了金由盛而衰的全过程。金亡,遗山不能身兼史职,转以金石存史。遗山集中人物碑志众多,纵横驰骋,有例有法,可考金末史事。绪论部分综述古今文献,与遗山有关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诗词和诗论两方面,散文的研究相对寥落,作为遗山文集中比例最大的碑志文,其如何会通文史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第一章在论述碑志定义、源流与骈、散碑志体制的基础上总结遗山碑文的体制特点。遗山延续韩、柳以古文作碑志的传统,其碑志体例更为稳定,有序有铭,序传布局灵活,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铭文多变化,呈现出雄赡宏雅的风格。第二章以贞yP南迁、汴梁沦陷、晚年返乡为节点,考察其人生经历转变与创作重心的转移,以期更好地知人论世。遗山早年碑志以展现人物风神与德业为主,壬辰之后金势衰微,遗山提出“以碑存史”之说,增加史实书写的含量。晚年四方碑版铭志,尽趋其门,深沉悲壮的鸿篇巨作与婉转有致的传奇短文皆备,达到其碑志成就的最高峰。第三章为史传文与遗山碑志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遗山以寄寓褒贬、以类相从、记录人物言论及宏观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史传笔法作碑志,使之脱离褒美饰终之礼文的桎梏。另一方面,遗山以人物碑志存当代史料,再现金末婢宠擅朝士风衰颓、科举取士止于词章与屡次伐宋内外困乏的末世之景,以征兴废、论成败,寄寓深沉幽愤的故国之思。第四章在以韩愈、欧阳修为纵,赵秉文、王若虚为横的碑志坐标系里,探讨遗山碑志的地位与价值。遗山吸收前人在文学理论和碑志创作方面的成果,重视描摹人物性情、善于剪裁叙事、铺写时代背景,多惊警之论。进而沿着韩欧以史笔作碑的道路,在金元鼎革、政治晦暗之际坚持实录,发扬春秋“彰善瘅恶”之精神,故能变故作新,自成一家。遗山才力沉雄,以碑为史,卓然特立。其碑志跌宕淋漓、表征盛衰,使这一应用文在艺术性和历史性两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就碑志这一文体来说,欧、苏诸公之后,南宋、金、元三朝无能出其右者。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58987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兴荣;;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及内涵考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都兴智;;金代科举考试题目考察[J];北方文物;2015年01期
3 韩高年;;先秦“史传”辨体[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胡传志;;读元好问诗文札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李洲良;;史迁笔法:藏美刺于互见[J];文艺评论;2011年12期
6 张文澍;;国可亡而史不可灭——论元遗山治史之文学方法[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7 乔芳;;从碑志文看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何诗海;;章学诚碑志文体刍议[J];文学遗产;2010年02期
9 魏崇武;;论元好问“避难南渡”时期的散文创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10 贾秀云;;金代士人的遭遇与元好问的悲剧意识[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75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5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