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清,上海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市场,处于过渡阶段的晚清小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其中,各个书局在推动小说繁荣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凭借上海宽松的舆论环境,西学东渐下的印刷设备的改良,及众多小说家的主动参与,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而小说更被赋予“启蒙民众”的使命,各种因素的相互支撑,预示着晚清小说发展时机的成熟。尤其以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为节点,刊载小说的书局、报刊杂志数不胜数,并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动着小说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时报馆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文化企业。它的产生有其稀有的文化意义和时代特色,在文化名人的主导下,确立了敢于革新和大量刊载小说的企业宗旨。本文主要围绕时报馆如何传播小说的思路统分为四个章节,分别阐述作为总的传播者的时报馆,如何将其周围的报刊杂志、书局汇成合力,彼此以互惠共利的方式,形成了一个集团化的小说传播格局。时报馆旗下的报刊、杂志、书局各司其职,在小说传播的整个链条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报》开辟小说专栏,大量登载小说广告;《小说时报》以专业小说杂志的形式参与小说传播;《妇女时报》以综合期刊的形式刊登小说;时报馆、有正书局大量出版单行本小说。这种集团性质的传播体系,以最有利的方式贯穿起小说传播的每个环节,诸因素相互协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传播整体。第一章论述时报馆作为一家颇具时代特色的民间出版机构,顺应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借助一切有利于小说发展的物质技术、思想观念、租界的地理优势以及小说观念的更新等具体因素,如何在民间出版机构纷纷而起的大环境中,践行着在小说领域的近代化,成为在刊载小说方面向时代靠拢的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第二章从小说作家群和集团化出版格局的角度,梳理了时报馆以作家群体的形式连接起报馆与小说、小说与报刊杂志的关系;并将报刊、杂志及书局如何协同运作的集团化的传播方式加以整体的逻辑分析。第三章研究小说市场化下的商业营销策略,侧重从报馆运用的小说广告、促销及配图等方面探索其对小说传播的促进作用。第四章探讨时报馆与作为受众的读者群的互动关系。读者群的知识水平和阅读心理调适着报馆差异化的互动模式。附录中,笔者主要对时报馆报刊、杂志刊载的长短篇小说、出版的小说单行本及《时报》上登载的小说广告进行了统计罗列。希望通过这四章的论述,对时报馆在晚清小说传播方面的作为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阐述,较清晰地勾勒出报馆于小说传播上的集团化动态图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伟;对传统的尝试性颠覆——析《小说时报》对近代小说变革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国伟;近代《小说时报》与短篇翻译小说[J];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李志梅;《时报》1907年“小说大悬赏”征文始末及其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刘永文;陈晓鸣;;《时报》:颇具时代特色的小说传媒(1904—1911)[J];江汉论坛;2006年02期
5 鲁志美;韩殿栋;刘永文;;近代上海地区企业的文化构建及其对小说传播的促进[J];江汉论坛;2010年07期
6 陈大康;关于近代小说研究的一些思考[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1期
7 袁进;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1期
8 张丽华;;读者群体与《时报》中“新体短篇小说”的兴起[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刘永文,王景龙;《申报》与晚清小说传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张丽华;;《时报》与清末“评”体短篇小说[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颖慧;晚清小说广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永文;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方晓红;晚清小说与晚清报刊发展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5 阚文文;晚清报刊翻译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阚洪敬;迷离、演变与现代—《小说时报》之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鲁卫鹏;《小说时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761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6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