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世贞隐逸题材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8:58
【摘要】: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晚年又号_州山人,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一代文宗,主盟文坛二十余年。王世贞一生中创作过大量的诗歌作品,《_州山人四部稿》及《_州山人续稿》中就集中地收录了王世贞的诗歌作品一共6726首,其中有355首诗歌,它们以田园、山水、园林、禅道为创作背景,在诗中透露出了强烈的遁世避俗思想,属于典型的隐逸题材诗歌。在这些诗中,王世贞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隐问题的看法,并且,这些诗歌的内容和王世贞本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态度也关联密切,十分具有研究意义。第一章分析王世贞隐逸题材诗歌的创作动因。王世贞生活于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朝局动荡,权臣当道,世贞深受其害。早年,经历了父难的沉重打击,官场的险恶黑暗让他萌生了遁隐避世的念头。中年,饱尝羁旅之苦,他曾多次上疏乞休,迫切渴望逃离官场。晚年,则开始沉迷佛道,思想上受到了昙阳教淡泊无欲教义的熏染。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他创作隐逸题材诗歌有很大的影响。第二章剖析王世贞隐逸题材诗歌的内容,主要有宦途寄游、适意自然两部分。王世贞的仕宦经历十分波折,他少年成名,一心希望报效君王,可事与愿违,十年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渐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感。后期,世贞在官场中又频频遭到小人的诽谤,这加深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之感。而颠沛流离于任所的生活,分外孤寂凄凉,世贞便开始穿梭于田野、山林之间,试图借游戏山水、适意自然,来得到心灵的舒缓和排解。第三章主要是对王世贞隐逸题材诗歌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其中隐士形象和酒意象占比最大。世贞对许由、巢父、陶渊明,这些古代的隐士十分欣羡和仰慕,常常在诗歌中引用隐士典故,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世贞又酷爱饮酒,诗酒之间,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第四章论述王世贞的“市隐”思想。中国的传统隐逸文化历史悠久,类型众多,“市隐”便是其中出现较晚的一支,它在明代中后期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王世贞的“市隐”思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再加上王世贞本人在明代中后期的特殊地位,他的“市隐”行为给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时龙;;天一阁藏《明史稿·隐逸传》的史源与史笔[J];史学史研究;2015年04期

2 熊沛军;;严王之争与王世贞心态的发展变化[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魏宏远;;论王世贞晚年诗歌写作的转变[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4 魏宏远;;王世贞的晚年生活、趣尚及品格[J];文史知识;2009年10期

5 蒋寅;;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J];求是学刊;2009年05期

6 杨开飞;;王世贞与俞允文交游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张德建;;明代隐逸思想的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3期

8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意象分类研究[J];晋阳学刊;2007年04期

9 李红霞;;士人的文化心态与朝隐思想的流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7期

10 胡翼鹏;;古代隐士的称谓分类及其身份特质研究[J];唐都学刊;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魏宏远;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笑竹;明代江南名园王世贞_山园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杨阳;明代隐逸词研究—文学分析兼及社会思想背景[D];江南大学;2013年

3 杨少青;心灵的映像—隐逸文化与明代山水画风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任江维;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罗燕;明代王世贞功名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恩俊;明初隐士现象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75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75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