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抗战时期东北流亡文人的流亡体验与书写(1931-1945)

发布时间:2020-08-05 09:44
【摘要】:东北流亡文人的文学创作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它的出现在当时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一直以来东北流亡文人的文学创作广为人知,但对他们的流亡体验与流亡书写进行的系统研究仍有所欠缺。家国凋零、风雨飘摇的三十年代对东北流亡文人而言,是体验人生百态逐步成长的年代,也是或慷慨悲歌或忧郁怅惘地开始书写流亡体验的年代。东北流亡文人的文学创作因“流亡”二字而富有灵魂,“流亡”赋予了它深刻的文学内涵、深厚的文化价值与恒久的历史意义。本文以“流亡”为切入点,立足于东北流亡文人书写的一手资料与文本解读,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对其流亡体验及其书写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对东北流亡文人书写的生成语境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东北流亡文人走上流亡之路与从事相关创作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因素。首先是政治方面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东北大地上实行残暴统治,蓄意滋事挑起东北地区民族矛盾,致使东北流亡文人生存的政治生态急剧恶化;其次是经济方面,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策略,大肆掠夺东北地区的经济资源,导致整个东北民生凋敝,东北流亡文人谋生困难,被迫走上流亡之路;再者是文化方面,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加强文化管制,疯狂迫害爱国的东北文人,致使东北流亡文人生命与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除此外,东北大地上的文化根底本身所具有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以及崇尚自由漂泊的文化因子,也是东北流亡文人走上流亡之路并创作大量与流亡体验相关作品的隐性基因和间接原因。第二部分是对东北流亡文人走上流亡之路的精神动因、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他们所进行身份建构进行论述,由此可一观东北流亡文人流亡途中的心灵之路,从“失乡者”到“无名者”和“污名者”,东北流亡文人必须要对他们遭遇的身份危机作出反应——进行身份建构并获得身份认同。东北流亡文人对身份的建构方式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投身革命、拥护“红色政权”的战斗者身份”与“以笔启众、专注写作的文人身份”建构。这一建构过程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流亡者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解决途径。第三部分主要围绕东北流亡文人流亡途中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指向进行探讨,“流亡体验”是东北流亡文人书写的核心,并以此升华出相应的精神指向来指导其文学创作。东北流亡文人的流亡体验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既有生理上的饥饿、寒冷、病苦,也有精神上的焦虑、孤独和抑郁,流亡体验是动态性的,会随着所处的环境与境遇而改变,可以概括为从“弃儿”之痛走向新生巨人之喜。与这种流亡体验相对应,是东北流亡文人体现在文本当中并指引着文本创作的精神指向。这一部分对东北流亡文人流亡体验与精神指向的探讨揭示了他们流亡途中文学创作的内核,正是特定的流亡体验促成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指向,并在这种精神指向的牵引下完成了相应的创作。第四部分是对东北流亡文人流亡途中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包括其主题意旨、人物形象与意象。首先是东北流亡文人流亡途中的情感主题,具有含泪唤醒性质的战争主题与表达思乡情的怀乡主题;其次是东北流亡文人笔下的极具流亡者灵魂的人物形象;最后是与流亡体验相交融的流亡意象的塑造,主要可以概括为生存性意象、情感性意象以及超越性意象。东北流亡文人文学创作中的主题、人物与意象实际上都与东北流亡文人的流亡体验及其精神指向密切相关。最后一部分是对东北流亡文人流亡书写的反思,通过将东北流亡文人的流亡书写与西方近现代流亡书写、中国古代流亡诗歌书写进行比较,东北流亡文人流亡书写主要有以民族大义、英雄精神为核和以情为骨两大特点。总的来说,东北流亡文人的流亡书写虽然存在冷静审视不足、停留在感性呼号层面等诸多问题,但它亦是民族与英雄的严正乐章,是情感激荡色彩炫目的动人赞歌。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骅;;流亡文学的本体论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白长青;;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作家群”[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李辉英年谱[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4年09期

4 ;白朗年谱[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4年08期

5 王卫平;;端木蕻良小说的文学价值——纪念端木蕻良诞辰一百周年[J];文艺争鸣;2012年09期

6 赵凌河;;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厚重积淀与新鲜开拓——读高翔的《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J];学术界;2009年04期

7 魏洪丘;;从流亡文学到审美化、地域化、民族化的多元追求——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派的演变轨迹[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8 ;萧军日记·散步集[J];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12期

9 周计武;;流亡与认同[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10 丁帆;李兴阳;;“流亡”文学群体的民族意识与生命意识——论“东北作家群”的乡土小说[J];求是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立群;;舒群与萧红、萧军的交往述评[N];文艺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庆超;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志强;东北作家群小说民俗事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2 孙硕;东北流亡文学中民族意识与民间日常书写关系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3 郑兴;流徙者的哀歌—舒群论[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1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1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