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对沿岸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6:18
【摘要】:汴河是大运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的漕运关系国家建国之本,汴河带动了两岸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经济的繁荣,汴河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汴河流域对唐、北宋建国的影响、对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两岸文化的影响及历代对汴河的治理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地理研究方法、历史文献分析方法、社会文化学方法研究汴河的兴衰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汴河流域的植被呈现丰富的多样性,构成了四季不同的景观。(2)自隋唐以降,汴河发挥了重要的漕运功用,方便商旅,唐宋王朝建立了重要的治理汴河的制度。(3)汴河带动了两岸城市发展、人口增长。开封商业繁荣,市场发达,百物通畅。汴河两岸服务设施完善。(4)汴河的文化作用长盛不衰。唐诗宋词的咏史怀古篇章是人与河流的对话,是人与历史的问答,是人与国运的思索。汴河独具特色的诗词文化系统,沟通了汴河文化与中华其它文化的联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5)历代王朝对汴河的治理,是中国治水经验的总结,是国家治理汴河的宝贵经验财富,保证了汴河的畅通,汴河与国运息息相关,汴河治理得当,国家兴旺发达,反之,汴河则湮废。汴河治理,承载了漕运的国家治理功能,发挥了沟通全国经济、文化的重要功能,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汴河文化的兴盛。汴河沧田沧海的变迁表明,汴河水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的实质是人与水的关系,汴河连着国运,充分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作为大运河重要的区段,汴河虽然湮废了,研究汴河与沿岸城乡经济的关系、汴河的文化作用,评价汴河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地位,尤其是汴河文化仍是学界需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伴随中华文明的复兴,汴河文化学的研究将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它与开封文化的关系、开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都密不可分,研究汴河文化对提升开封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F129;TV213;K23
【图文】:
图 2-1 汴河区域地理位置汴河流域的气象、气候期,汴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温和湿润,植物生长比较繁茂,气温前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关中地区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的獐、竹鼠和貉等动物遗骸,这些动物现主要活动于气候温暖又温暖的气候期大致下延至公元前 20 世纪的殷商时代。从公元前,约有一二百年气温有所下降。约至公元前 8—约 3 世纪的春秋战和。这种温暖气候大致持续到公元前 1 世纪。从公元前 1 世纪下侵袭中国大地。公元 8、9 世纪黄河流域一度转暖,冬季最高温度然,也有例外,如元和八年(公元 813 年)十二月,诗人白居易们留下了难得的气候材料:“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飞,竹柏皆冻
汴河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对沿岸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研究。这些茂密的树木构成保护汴河的绿色屏障。此外,柳树耐水,成材快,槐树和榆树质坚硬,疏通和维修汴河可以就地取材,节省费用。这些树种是北方较为常见的树,柳树易栽种,成活率高,榆树树干高达,皇城开封的官道多见这些树木,“城里牙道,植榆柳成荫”[32]。汴河两岸的树木构成了四季不同的风景。春天来临,次第染绿汴河两岸,农谚有“七、八九,抬头看柳”之说,最早的是汴河两岸的柳树发芽变绿,标志一年四季的开始,汴河两岸的第一抹绿色,宣告春天的到来,绿染汴河,构成两岸的绿色长廊。人们争踏春。汴河观柳成为春天的风景画。汴河的自然生态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帮助。白易赞美汴河堤岸的柳树,“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一千三百里”,“柳色如烟絮如雪”,[33]诗人姚合的“连浦一程兼汴京,夹堤千柳杂唐”[34],“汴水高悬百万条,风清两岸一时摇。”[35]因而栽种柳树成为汴河堤岸的首选。
则统统不予保留。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浓墨重彩展示了各类商铺,汴河两岸茶店、酒店(图4-1)、食店、邸店星罗棋布,一些店家为扩大经营场所,擅自搭建简易棚舍。建于虹桥南端汴河旁的“十千脚店”(图 4-2),店前彩楼高耸,正门两旁书有“天之”“美禄”诱人广告,门额“稚酒”二字格诱人,彩楼的四面多是平房,高低悬殊,引人注目。图 4-1《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店
本文编号:2785800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F129;TV213;K23
【图文】:
图 2-1 汴河区域地理位置汴河流域的气象、气候期,汴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温和湿润,植物生长比较繁茂,气温前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关中地区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的獐、竹鼠和貉等动物遗骸,这些动物现主要活动于气候温暖又温暖的气候期大致下延至公元前 20 世纪的殷商时代。从公元前,约有一二百年气温有所下降。约至公元前 8—约 3 世纪的春秋战和。这种温暖气候大致持续到公元前 1 世纪。从公元前 1 世纪下侵袭中国大地。公元 8、9 世纪黄河流域一度转暖,冬季最高温度然,也有例外,如元和八年(公元 813 年)十二月,诗人白居易们留下了难得的气候材料:“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飞,竹柏皆冻
汴河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对沿岸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研究。这些茂密的树木构成保护汴河的绿色屏障。此外,柳树耐水,成材快,槐树和榆树质坚硬,疏通和维修汴河可以就地取材,节省费用。这些树种是北方较为常见的树,柳树易栽种,成活率高,榆树树干高达,皇城开封的官道多见这些树木,“城里牙道,植榆柳成荫”[32]。汴河两岸的树木构成了四季不同的风景。春天来临,次第染绿汴河两岸,农谚有“七、八九,抬头看柳”之说,最早的是汴河两岸的柳树发芽变绿,标志一年四季的开始,汴河两岸的第一抹绿色,宣告春天的到来,绿染汴河,构成两岸的绿色长廊。人们争踏春。汴河观柳成为春天的风景画。汴河的自然生态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帮助。白易赞美汴河堤岸的柳树,“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一千三百里”,“柳色如烟絮如雪”,[33]诗人姚合的“连浦一程兼汴京,夹堤千柳杂唐”[34],“汴水高悬百万条,风清两岸一时摇。”[35]因而栽种柳树成为汴河堤岸的首选。
则统统不予保留。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浓墨重彩展示了各类商铺,汴河两岸茶店、酒店(图4-1)、食店、邸店星罗棋布,一些店家为扩大经营场所,擅自搭建简易棚舍。建于虹桥南端汴河旁的“十千脚店”(图 4-2),店前彩楼高耸,正门两旁书有“天之”“美禄”诱人广告,门额“稚酒”二字格诱人,彩楼的四面多是平房,高低悬殊,引人注目。图 4-1《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变迁与城市兴衰[J];江汉论坛;2006年05期
2 丁圣彦,曹新向;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3 程民生;;北宋汴河漕运新探[J];晋阳学刊;1988年05期
4 王永谦;;关于隋代通济渠入泗入淮问题考辩[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年00期
5 邹逸麟;;试论我国运河的历史变迁[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海旺;刘昭允 ;朱汝生;郑清森;王良田;;河南商丘汴河遗址(南关段)考古发掘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3年
本文编号:2785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