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抗战时期重庆的“鲁迅纪念”

发布时间:2020-08-09 08:47
【摘要】:从1936年10月19日开始,“鲁迅纪念”便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鲁迅在全面抗战前夕逝世了,但他伟大的精神并未远行。虽然鲁迅曾在杂文《死》中表达过死后“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这一想法,但这份“拟遗嘱”,注定是“被背叛的遗嘱”,实际情况与鲁迅的初衷严重背离。鲁迅逝世后,铺天盖地的“鲁迅纪念”集体强化了鲁迅“民族魂”的形象。重庆作为战时“鲁迅纪念”的一大重镇,因其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使得抗战时期重庆的“鲁迅纪念”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鲁迅纪念”相关文献的爬梳、整理,在勾勒出战时重庆“鲁迅纪念”概况的基础上,分两个路径对鲁迅纪念进行研究:系统梳理《新华日报》中有关“鲁迅纪念”的文章,厘清中共对鲁迅的塑造过程;系统梳理文协会刊《抗战文艺》中“鲁迅纪念”相关文章,考察以文协为代表的文艺团体对鲁迅的纪念,最后简要分析战时重庆“鲁迅纪念”的重大价值。鉴于此,本论文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一章对战时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在明晰战时重庆举办“鲁迅纪念”的时代背景下,勾勒战时重庆历年来的“鲁迅纪念”大会概貌,并简要分析纪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仪式政治对“鲁迅形象”生成所起的推动作用。第二章以考察鲁迅形象“政治化”为中心。本章对战时重庆唯一一张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进行考察,选取其中宣传“鲁迅精神”的文章,分析中共党报中所塑造的“鲁迅形象”,以及战时重庆“鲁迅纪念”中政治所起的作用。第三章着眼于对文艺阵营中“鲁迅纪念”的考察,选取文协会刊《抗战文艺》为例。首先分析了文协在鲁迅纪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随后梳理《抗战文艺》中有关“鲁迅纪念”的文章,明确《抗战文艺》以“鲁迅精神”为文化堡垒对抗战宣传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深入挖掘战时重庆“鲁迅纪念”的价值。一,宣传“鲁迅精神”,培养抗战生力军;二,文艺服务于抗战,团结抗战力量的典范;三,为中共获取政治认同,掌握文化领导权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10;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福;;无常:鲁迅的灵魂栖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年02期

2 吴翔宇;;“鲁迅形象”的生成及文化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01期

3 郜元宝;;鲁迅看取意大利文化的眼光[J];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11期

4 易竹贤;皮远长;;鲁迅的光辉人格[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罗克凌;;鲁迅“形象”印象综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6 刘方政;崔文骏;;李静的鲁迅:话剧《大先生》的两个悖论[J];百家评论;2018年02期

7 郜元宝;;“鲁迅接受”的再次翻转[J];书城;2018年06期

8 薛晨;王秀平;;我来设计鲁迅博物馆——“儿童眼中的鲁迅”主题实践活动[J];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36期

9 汪洁;;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鲁迅?[J];语文学习;2016年12期

10 ;声音[J];语文学习;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学习鲁迅精神”[A];周文纪念集[C];2002年

2 翟泰丰;;学习发扬鲁迅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3 郑亚;;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致辞[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4 陈力君;;从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发的鲁迅生命塑像——解读电视专题片《民族魂》[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方全林;;做鲁迅精神的积极宣传者和传播者[A];许广平纪念集[C];2000年

6 蔡洞峰;;胡风对“鲁迅传统”的建构及其实践[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卓光平;;“立人”思想与创价教育——池田大作对鲁迅教育思想的承续[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朱苇;;鲁迅精神的传人[A];黄源纪念集[C];2006年

9 顾珊珊;;鲁迅的“百草园”——“鲁迅与博物”主题展示和互动初探[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10 李树声;;敬爱的李桦老师,您永远活着[A];李桦纪念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 钱理群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 演讲;“国家”中的“国民性”(一)[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郭娟;民国不尽是传奇[N];经济观察报;2015年

3 首席记者 张科勇;传承鲁迅情怀 发展鲁迅文化[N];绍兴日报;2018年

4 古耜;鲁迅与东平[N];文学报;2019年

5 叶淑穗;鲁迅手稿影印出版补余[N];中华读书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在亲切与平凡中理解鲁迅的伟大[N];中华读书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王勇;鲁迅文化论坛在京召开[N];公益时报;2017年

8 记者 童波;鲁迅文创的下一站[N];绍兴日报;2017年

9 记者 童波;鲁迅,一直还在![N];绍兴日报;2018年

10 阎晶明;今天,我们为什么读鲁迅[N];学习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杰祥;“道”与“路”[D];复旦大学;2003年

2 廖诗忠;探归民族“新生”的活源——论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丹;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复旦大学;2004年

6 葛涛;互联网上的“作家迷”虚拟社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8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燕;论抗战时期重庆的“鲁迅纪念”[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琳丽;《文艺复兴》与鲁迅形象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刘思宇;《中流》杂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姚天一;鲁迅与西方19世纪后期非理性思潮[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5 马伊;论鲁迅作品中的色彩:黑白与红[D];吉林大学;2018年

6 黄权壮;中国近现代史视野下鲁迅宗教思想研究[D];温州大学;2018年

7 何敏燕;中日比较视野中的鲁迅“弃医从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梁宏安;悲剧性—鲁迅精神和文学世界的内核[D];山东大学;2018年

9 沈照祯;《莽原》周刊时期鲁迅的杂文创作和翻译活动[D];青岛大学;2018年

10 刘静;鲁迅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6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6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