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西晋大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5:20
【摘要】:大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文体特点上看,“极赋能事在于长篇”,大赋充分体现了赋体“铺采d[文,体物写志”的特点;从文体功用上看,大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有经世济用之能;从文体风格上看,大赋“体国经野,义尚光大”,被称为“雅颂之亚”。故而大赋被历代的赋学研究者视为赋体的正宗。西晋不仅是大赋文学的复兴期,还是大赋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它处于大赋文学演变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赋家一方面承继了汉大赋旧有的题材与手法,另一方面革除了汉大赋的弊病,完善了大赋的艺术手法,拓展了大赋文学的艺术空间,使东汉后期趋于衰落的大赋文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为东晋、南朝大赋文学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本文将以西晋大赋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史互证、纵向比较、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全面揭示出西晋大赋在题材与艺术上的新变,并对蕴含在大赋中的文学、文献、文化价值作深入的挖掘。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通过梳理古今学者对西晋大赋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可以参考借鉴的学术成果以及本论题尚可努力的空间。第一章主要考察大赋的发展与西晋大赋的创作背景。首先通过对历代文献资料的梳理,从中找寻与“大赋”“小赋”相关的论述,去异存同,对大赋文学做出较为合理的界定。总体上看,大赋具有规模庞大、宏大叙事、铺陈夸饰三个方面的特点。叙志类的长篇亦当归为大赋,刘勰认为“序志”赋属于“鸿裁雅文”,周振甫以张衡《思玄赋》释“序志”便是证明。其次从赋史的角度考察西晋之前大赋文学的发展概况,将其分为两汉、三国两个阶段,结合典型作品探讨每个阶段大赋的重要题材与艺术风格。两汉大赋的题材主要有畋猎、郊祀、京都、宫殿四类;三国的大赋题材主要有都邑、战争、畋猎、宫殿四类。最后从横向的角度出发,考察西晋的时代环境、文士心态、赋作接受对大赋创作的影响。分合治乱的政局、儒学玄学的消长以及大赋接受主体的迁移都与赋家的内容抒写密切相关。第二章主要论述西晋大赋的题材类型。由于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西晋文士逐渐脱离经学的禁锢而使心灵趋于自由,赋家用更加开阔的艺术胸襟来感受自然、社会与人生,开拓出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大赋的题材类型。本章主要将西晋大赋的题材分为都邑宫殿、畋猎礼制、纪行叙志、天象地理、文学艺术五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各类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对西晋的大赋作品做全面细致的解读。第三章主要探讨西晋大赋的承续与变迁。第一节从文学史的角度论述西晋大赋对汉魏大赋的继承与创新。首先从题材上看,西晋大赋既有模拟,也有开拓。西晋大赋或拟中求变,在模拟传统题材中追求创新;或化整为零,由京都大赋分解出新的大赋题材;或踵事增华,推进小赋题材向大赋拓展;或另辟蹊径,开创出新的大赋题材。其次从艺术形式上看,西晋大赋的艺术技巧不断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体物细腻、情景交融、用典繁巧、排比精妙等方面。最后从文体功能上看,西晋大赋既承担有颂美讽谏的功能,同时也凸显了抒发情志的功能。第二节从文体渗透的角度探讨了西晋大赋与诗歌、骈文文体的融合。一是西晋大赋吸收了诗歌的精神,赋家在创作中融入情感的因素,注重声韵和炼字;二是西晋大赋中对句比重增加且更为严整,还出现了大量的隔句对,大赋与骈文的发展趋于合流。第四章主要挖掘西晋大赋的价值。第一节为西晋大赋的文学价值。一方面西晋大赋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它体物缘情、真切动人,从形式上看,它繁文缛采、瑰丽多姿;另一方面西晋大赋影响巨大,不仅影响了西晋小赋、诗歌的创作,还对后世辞赋乃至整个文学史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第二节为西晋大赋的文献价值。西晋大赋全面展现了魏晋时期的帝京风貌、生动描写了礼仪制度、真实记录了地理方位。第三节为西晋大赋的文化价值。西晋大赋反映了西晋时的儒家政教、谶纬思想、社会风尚和民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华;;左思《三都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兼论“洛阳纸贵”的历史与政治背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杨晓斌;;地图、方志的编撰与汉晋大赋的创作[J];文学评论;2013年02期

3 徐志啸;;历代赋的分类及其特征[J];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05期

4 彭砺志;;《先唐赋辑补》拾遗四则[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4期

5 罗莹;;古代的藉田礼和《藉田赋》[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6 杨迎春;从魏晋社会的发展轨迹看其大赋的拟与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王德华;东汉前期赋颂二体的互渗与散体大赋的走向[J];文学遗产;2004年04期

8 王 琳;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J];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9 于浴贤;西晋赋文化新风管窥[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明璋;汉代文化视角下的汉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和继香;汉魏六朝辞赋中的“虚饰”与“征实”[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范晓涵;西晋赋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申智勇;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蕾;魏代大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照;西晋辞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尔贤;先唐“七体”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8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8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