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旗香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7:58
【摘要】:旗香,是一种由驻守和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汉军旗人及其后裔举行的民间祭祀活动。它兼有萨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等多种元素。存在于这种文化形态中的诗歌、音乐、舞蹈、服饰、剪纸、面具、绘画等艺术形式,可统称为汉军旗香艺术。有清一代直至民国时期,旗香曾普遍存在于辽、吉、黑三省。从遗留至今的祭祀活动看,旗香程序复杂,事项细繁,神灵众多。不同地区和不同家族间的旗香祭祀虽然存在一些细节差异,但在祖先神灵、单鼓乐舞、祭祀仪礼、精神信仰等方面基本一致。民国时期,旗香祭祀及其艺术形式被记录于各地的“县志”或“旧闻”中。建国后,旗香祭祀文化得到了学者的关注。今天,旗香及其艺术已经被列为文化遗产,被更多学者所研究。整体看,旗香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段:五十至六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讨论了单鼓乐舞问题;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为第二阶段,主要讨论了汉军萨满文化问题;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学者从多个视角探讨了汉军旗香文化和艺术问题。汉军旗香祭祀仪式必须演唱“神歌”。神歌由“神匠”演唱,内容为迎送祖先神灵,祈福吉祥平安,劝诫子孙行善和睦,讲述历史传说故事等等;演唱语言为汉语,不同于满语演唱的萨满跳神神歌;神歌可分为“祭神辞”、“侍人辞”和“神职辞”三大类型,是一种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和集体性特征。旗香祭祀仪式中包含有旗香音乐,由单鼓、腰铃等器物演奏,以配合演唱和舞蹈。它包括乐器、鼓套和曲调三大部分;乐器以单鼓为主,配合以腰铃;鼓套是鼓点的组合,有多种节奏和击打方法;曲调指神歌的旋律节奏,有十余种。旗香祭祀中包含有多个舞蹈表演,目的在于娱乐人和神,并且祈祷祖先神灵佑助。由于旗香祭祀吸收了满族的萨满文化元素,因此,旗香舞蹈在很多方面类似萨满跳神。旗香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八字步、扭腰、鼓技、鼓礼和鼓位等。旗香舞蹈可分为四类:动物舞、神鬼舞、中介舞、生命通过舞。动物舞是一个既有矛盾又有融合,既有痛苦又有快乐,既有野性又有文明的完整的经验的“艺术”;神鬼舞是汉军旗人展示自身情感,描绘自身生活,讲述自身历史的“自我表演”;中介舞是神匠以神职人员的形象在仪式中表演神技和武功的舞蹈,既有神秘性也有娱乐性;生命通过舞是普通人向神职人转换的舞蹈,可以使人获得“重生”,进入“生命”的新阶段。旗香服饰包括帽、衣、裙、鞋。帽有两种,一是礼帽,即毛呢礼帽;二是神帽,可分为羽毛式和莲瓣冠式两种。衣分为常服和祭服。常服指神匠和香主平日所穿服装,祭服指祭祀中神匠所穿的带有神性的服饰。裙与满族萨满跳神的神裙基本一致,包括筒式裙和开式裙。鞋,是黑色布鞋,也称为“皂鞋”,神匠在祭祀活动中必须穿皂鞋。旗香服饰以白、蓝、黑三色为主色,均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白色象征纯正、真诚、无私,也象征生育和死亡;黑色与死亡相关,包含了汉族人传统的色彩观;蓝色与满族人“尚青”的色彩观念有关。旗香祭祀中有剪纸、面具和绘画艺术。剪纸主要有两种,一是旗像,二是五路捻子。旗像是由纸、桔杆、枪头或葫芦等共同扎制而成的重要祭器,具有标志性作用,其形制和观念主要源于古代军中的“大纛”。五路捻子,是旗香“打五路”仪式的祭器,由白色草纸捻制而成,上部为酒盅形,下部为三个足。旗香面具是由神匠配戴祭器,共有五个,代表五个厉鬼,它的作用是统合神圣与世俗,呈现交融世界。旗香绘画被称为“案”或“神案”,其所绘内容是人物神和动物神,具有实用性特点。旗香文化得以产生的基础因素有三:第一,东北地区汉人的流入;第二,清八旗制度的建立;第三,汉军旗人自身精神需要。旗香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康雍以前的传入阶段、乾隆至清末的发展阶段和民国迄今的消退阶段。今天,汉军旗香及其艺术仅在吉林九台、乌拉街、永吉县等地稍有保存;其祭祀活动已经由家族生活转向商业演出,原本的精神信仰大大淡化;有必要对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采取保护措施,使之有所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7;J0
【图文】:
打烧纸[2]
由彩纸剪成,网状;旗瓤子,用“铁杆,即捆在一起的三根玉米秸,起支撑作用。打项活动。再介绍“打烧纸”。将烧纸裁成 20 厘米子在四角扎透穿孔,然后,在孔中穿入白纸捻成“五路捻子”。将白色毛边纸切成长 60 厘米、宽端圈成纸筒,长约 5 厘米。将纸条剩余部分捻成。这样的纸盅一共要制做四个。图 3.1 打烧纸[2]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立在斗的两侧;红烛再往外,就是鞭炮等供品,摆在台面的两侧;,均依靠立于神像前,位于家堂右侧;在台子中间位置放一个等高猪头[1]摆左侧,一块刀头[2]摆右侧;两把铡刀,是神匠带来的神器在小桌的两侧;在台面小桌前方再放一矮桌,摆放点心、水果和
本文编号:2789382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7;J0
【图文】:
打烧纸[2]
由彩纸剪成,网状;旗瓤子,用“铁杆,即捆在一起的三根玉米秸,起支撑作用。打项活动。再介绍“打烧纸”。将烧纸裁成 20 厘米子在四角扎透穿孔,然后,在孔中穿入白纸捻成“五路捻子”。将白色毛边纸切成长 60 厘米、宽端圈成纸筒,长约 5 厘米。将纸条剩余部分捻成。这样的纸盅一共要制做四个。图 3.1 打烧纸[2]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立在斗的两侧;红烛再往外,就是鞭炮等供品,摆在台面的两侧;,均依靠立于神像前,位于家堂右侧;在台子中间位置放一个等高猪头[1]摆左侧,一块刀头[2]摆右侧;两把铡刀,是神匠带来的神器在小桌的两侧;在台面小桌前方再放一矮桌,摆放点心、水果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萍;丁宁;;吉林乌拉陈汉军萨满祭祀神器概说[J];满语研究;2013年02期
2 郭红;;明代的旗纛之祭:中国古代军事性祭祀的高峰[J];民俗研究;2013年05期
3 赵维和;苗润田;;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民俗礼仪比较研究[J];满族研究;2013年02期
4 李忠芝;;汉军旗萨满神辞内容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5 王业宏;刘剑;童永纪;;“清”出于蓝——清代满族服饰的蓝色情结及染蓝方法[J];清史研究;2011年04期
6 王建民;;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科定位[J];思想战线;2011年01期
7 陈晓伟;;传承与嬗变之间——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纛”[J];寻根;2009年01期
8 扬之水;幡与牙旗[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01期
9 姚念慈;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0 李德;汉军“旗香”钩沈[J];满族研究;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2789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