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末清初山左孝妇河流域文学家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07:48
【摘要】:明清时期,山左地区世家大族云集,尤其以孝妇河流域的家族最为集中。这些家族多秉承忠孝传统,诗书礼仪传家,形成了婚娅、师生、宦友、交游四位一体的多元关系。本文选取孝妇河流域文学业绩最为显著的五个家族为研究对象,探讨家族之间的文学互动、文学传承、文学影响之关系。这五个文学家族分别是:益都(颜神)赵氏、益都(颜神)孙氏、新城王氏、淄川高氏、淄川张氏。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考察孝妇河流域的地理、历史概况以及文化特性。孝妇河上游为益都县,古称颜神镇,雍正十二年后改称博山县。此地环山带水,地寡土瘠,但矿藏丰富,尤其适宜陶瓷业、琉璃业以及炉料业的发展。益都(颜神)孙氏家族的繁荣便得益于琉璃业的兴盛。孝妇河流域商业及手工业的繁荣带来了此地教育业的发达和书院的建立,为世家大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孝妇河流域文化的形成是与颜文姜的传说紧密联系起来的,考察颜文姜传说的发展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孝妇河文化的形成脉络。由于受到孝妇河文化的浸染,家族多仗义疏财、好善乐施、赈灾救民。孝妇河畔家族园林的建造,乃为文学家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重要的交游场所。孝妇河流域处在东部半岛地区和西部运河区域的过渡地段,同时受到以“海洋文化”为代表的齐文化和西部“运河文化”的影响。因此,孝妇河流域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混合性的特征。这一流域的文学则雅俗交融,各种文学体裁兼备,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发展态势。第二章考察明万历至清雍正时期,孝妇河流域文学家族的崛起、繁盛、衰落、中兴的发展过程。这些文学家族的崛起大都集中于明万历朝前后,其中新城王氏以军籍起家,益都(颜神)孙氏以商业起家,其他家族均以农耕起家。明清鼎革之际,孝妇河家族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或保节殉国,或退隐山林,或出仕新朝。由于孝妇河“忠孝”文化的濡染,以及儒家君臣纲常的影响,孝妇河流域的家族成员除殉国外,大都选择归隐林下。部分出仕的也选择了屡仕屡归式的方式,以高珩最为代表性;其他如孙廷铨、高玮等最终也解职归里。孝妇河家族大多由科举起家,入仕为宦,并逐渐走上文学之路。这些家族多注重庭训,形成良好的家风;注重教育,延请名师教育子孙;,同时重视才艺,文化氛围浓厚。通过科举入仕后,著奇绩,有惠政,从此世代簪缨,书香传家。孝妇河文学家族著述颇丰,诗文成就颇高,家族成员至少连续五代均有著述、作品可考。第三章通过对孝妇河流域文学家族关系的考察,将家族的多元关系划分为以下四种:联姻关系、师生关系、宦友关系、文学交游关系。第一节考察联姻关系。孝妇河流域的文学家族,因地缘较近,加之门当户对,故姻亲关系盘根错节,联姻现象非常之多。联姻关系,有助于扩大家族的势力,同时促进了家族之间的交往。第二节考察师生关系。由姻亲关系而形成的师生关系,是孝妇河流域文学家族的一个重要特点。师生之间,有着文学上的传承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家族成员文学道路的选择,乃至诗文风格的取向。第三节考察宦友关系。同科中第、同朝为官、官署做官,均可称为宦友关系。这些政治上的联系对文学创作的风格亦有影响。第四节考察文学交游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孝妇河家族的交游关系,并旁及蒲松龄、唐梦赉以及毕氏家族。文学家族之间的交游,促进了孝妇河流域文学的繁荣,又加强了家族之间创作的融合。第四章考察孝妇河文学家族诗歌创作之间的影响。孝妇河文学家族成员因社会关系及文学关系的多元化,故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多样性的影响。第一节探讨赵氏家族与王氏家族在文学创作上的交叉影响。其中王象春、王象艮、王象明与赵进美诗歌取径相近,诗风亦相似。赵进美的诗风与诗论影响了王士y浭绲男纬伞6跏縴洿邮枥砺鄣绞璐醋鞣直鸫诱蚝头聪蛴跋熳耪灾炊擞胝灾葱拧5诙谔教指呤霞易濉⑼跏霞易逡约罢攀霞易宓奈难Т醋鞯奶氐

本文编号:2791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91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