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分类学视野下的穆旦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0:54
【摘要】:对诗歌进行分类研究古已有之,但在近现代之后却遭到轻视。尤其是在新诗研究中,针对某一位诗人进行诗歌分类的研究颇为少见。这也使新诗的分类研究成为一个极具挑战与诱惑力的领域。本文就是以诗歌分类学为背景,对穆旦诗歌进行研究的尝试,以检验诗歌分类学用之于新诗研究的可能性。力求借助诗歌分类学对穆旦的诗歌研究乃至整个新诗研究做一些推进。本文的绪论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梳理了诗歌分类学的概念。分类学本是研究生物分类的经典学科,可以帮助学者在进行生物研究时追本溯源、横向对比。传统文学研究当中也常用到分类学的方法,古代诗歌研究也不例外。随后,阐述了诗歌分类学在中外诗歌史上的历史源流及其运用前景,剖析诗歌分类学在新诗研究中被忽视的原因。最后,阐述了穆旦诗歌分类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第一章讨论穆旦诗歌的形式艺术。诗歌的形式是诗歌内容的载体,它给诗歌内容的延伸提供了空间。诗歌形式的构建,由多种元素来完成,如韵脚的安排、虚词的运用等。穆旦如何集合这些元素来处理诗歌的形式是一种艺术,也是他创作的秘密。对诗歌形式加以分类研究,其实就是对这种艺术尝试着加以解析。就穆旦现存的一百多首诗歌而言,可以从体式、结构、韵式三个方面分类探讨其形式的艺术。通过对这三个形式要素各个方面的细化分析,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穆旦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很少整首诗使用我们所说的“格律体”,而在“自由体”的广阔空间中开发出了丰富多样而又较为稳定的种种体式。这既对穆旦诗歌形式艺术已有成果进行了总结,也通过形式的类型分析为理解穆旦诗歌形式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本文的第二章主要以诗歌内容的题材、意象为分类依据,对穆旦诗歌进行艺术的分类解读。首先以题材为分类标准将穆旦诗歌分为纪实和意识两大类,又分别将它们各自分为许多小类。在这里,主要总结的是穆旦最常用,在他的诗歌中占有较大比例的题材类别。然后对穆旦诗歌的意象进行类型区别。题材针对的是整首诗,而意象只是诗中代表某个物像或事象的一个词汇或短语。故而与题材分类的全面有所不同,意象的分类研究采用抽样的分类分析。通过分类发现穆旦诗歌题材与题材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以及题材、主题和意象三者之间存在相互阐释的互文性关系,借此揭示出穆旦诗歌诗性想象下的共同体现象。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是在探讨穆旦诗歌分类研究意义的同时,兼论诗歌一般的两分法用于穆旦诗歌分类研究的局限性。本章谈论的诗歌两分法用于穆旦诗歌分类研究的局限性,其实也算是穆旦诗歌分类研究的意义之一。然后又从两个方面来谈穆旦诗歌的分类研究意义:一是就穆旦的诗歌研究而言,通过分类处理可以揭示穆旦诗歌的规律和倾向,进而在有组织的网络结构中把握穆旦创作的独特性和意义;二是对现代新诗研究而言,通过分类学对穆旦创作的有效解读,论证分类学用之于新诗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桦;李志元;;“隐忍”的诗——西南联大时期穆旦诗歌风格的形成及其原因浅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王艳春;;绝望后的快乐——穆旦诗歌的死亡叙述[J];百家评论;2017年05期

3 程振兰;;从自然风景体验看穆旦诗歌的现代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魏巍;;放逐与怀乡、归回与失丧——试论穆旦诗歌中的基督教因素[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7期

5 王艳春;;凝滞与流动——穆旦诗歌中“我”于传统与现代中的存在困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年01期

6 吕畅;;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J];北方文学;2017年03期

7 欧阳澜;汪树东;;论穆旦诗歌的反现代性[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01期

8 许丙泉;;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思想[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郑艳君;;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语言的隐喻性[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振亚;;拓展·创新·交锋——“穆旦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2 刘超;;痛苦的追问与追问的痛苦——论穆旦诗歌的精神历程[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罗振亚;专家学者研讨穆旦诗歌创作[N];文艺报;2006年

2 王学海邋姚长辉;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思考与创作[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向廷;论穆旦诗歌的历史修辞[D];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果;分类学视野下的穆旦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2 程盼;论穆旦诗歌的生命意识[D];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3 曹韵怡;穆旦诗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年

4 王倩;突围者的足音—穆旦诗歌简论[D];山东大学;2013年

5 李光辉;穆旦诗歌接受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6 彭广见;穆旦诗歌的符号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梅;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8 黄倩倩;论穆旦诗歌的语言形式创新[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9 周婕;论穆旦诗歌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10 马春光;论穆旦诗歌的存在主义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2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92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