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代采桑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5:46
【摘要】:宋代采桑诗是采桑母题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采桑母题源起于上古生殖崇拜,文学上可溯至《诗经》,汉乐府《陌上桑》是母题的初步定型,此后历代皆有采桑诗的创作。本文以宋代采桑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作模式的变化、采桑女形象的新变、写实特色及诗词分流互补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第一章与第二章探究宋代采桑诗的创作模式和采桑女形象的新变。宋代采桑诗有其独特的创作模式,就其乐府类采桑诗的创作情况来看,宋代拟乐府类型转变,拟乐府旧题诗作的数量减少,内容和体裁有新变,有《采桑行》《采桑曲》等歌行类、宫词类乐府的新创。就其题材内容来看,创作模式分为四种:其一是祭祀类的新创;其二是闺怨艳情类的继承;其三是农事田家类的增加;其四为歌咏贞妇、烈妇的诗作的凸显。宋代采桑诗中采桑女形象亦有新变。宋代采桑诗明显体现出桑蚕意象组合的特色,采桑女变为了桑女与蚕妇的结合体。第二章还分析了采桑女外在形象、心理情态的变化,解读了在内在道德要求下涌现出的大量咏贞妇、烈妇的诗作。在咏贞妇、烈妇的诗作中,秋胡妻的形象进一步丰富,这与宋代的时代思潮有关。第三章探究宋代采桑诗的写实特色。宋代采桑诗真实地再现各种因素带给采桑者的苦难,广泛地反映了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大量运用了写实手法,想象与美化成分减少,故事情节和人物矛盾冲突淡化;在诗的体裁方面也有变化,古体杂言明显增多。第四章探析宋代采桑诗、采桑词、采莲词之间的关系。宋代采桑类题材在不同文体之间进行了选择,诗词两种文体不同的特点造就了宋代采桑诗词不同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方向,宋代采桑诗、采桑词、采莲词因其有相似的表达功能能够互补。宋代文人所具有的文化人格的双重性是造成分流互补的深层动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K244
【图文】:

墓室壁画,魏晋,男子,中国古代


81图 3-2 男子采桑图(魏晋墓室壁画)⑤图 3-3 妇女采桑图(魏晋墓室壁画)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 页,图 1-2 同。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下,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83 页。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下,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83 页。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2000 年,第 127 页。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第 40-44 页。图 3-2,3-3,3-4,3-5 同。

墓室壁画,魏晋,妇女,中国古代


81图 3-2 男子采桑图(魏晋墓室壁画)⑤图 3-3 妇女采桑图(魏晋墓室壁画)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 页,图 1-2 同。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下,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83 页。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下,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83 页。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2000 年,第 127 页。王红谊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第 40-44 页。图 3-2,3-3,3-4,3-5 同。

野合,十六国,魏晋,酒泉


桑间野合图(东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婷;;采桑女形象变迁微探[J];贺州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沈淦;;两件小事引发两种不同结果[J];侨园;2017年08期

3 徐桂梅;;油画——采桑女[J];中国诗歌;2011年08期

4 闫续瑞;杨茂文;;论采桑女形象在宋诗中的新变[J];兰州学刊;2012年10期

5 孙加顺 ,姚剑轩;深山走出来的“采桑女”[J];农业考古;2004年02期

6 唐彦缣;《采桑女》[J];中国蚕业;2003年02期

7 应忆杭;钱建中;;采桑女[J];歌曲;2007年06期

8 燕翎;;采桑女[J];人民文学;1982年10期

9 周祥钧;;采桑女[J];音乐世界;1989年05期

10 梁必文;;采桑女[J];诗刊;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凡;;“不著一字”与艺术“空白”小议[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七辑)[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走,体验丰收去![N];人民日报;2018年

2 王心强 本报记者 李文武;桑绿蚕白人欢笑[N];广元日报;2009年

3 韦博文;大漠的呼唤[N];甘肃日报;2000年

4 特约记者 周学凤;王兴江:行走在百村推进的路上[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刘巍;今天的文学与品牌[N];辽宁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乐锐锋;桑史—经济、生态与文化(1368-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晓霞;宋代采桑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付春江;“桑女受辱”故事在汉代的发展与流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曾文杰;唐诗中的劳动妇女形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敏;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心理考察[D];山东大学;2007年

5 侯晓琛;秋胡戏妻主题嬗变及文化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程燕青;中国文学中美女描写模式及其文化考源[D];山西大学;2003年

7 陈灿;“秋胡戏妻”故事新探[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楠;“桑”和“桑”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崔爽;宋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成虎;二晏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7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97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