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即事”与唐诗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2:26
【摘要】:“即事”从唐代开始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诗歌题名类型,以“即事”作为创作方式的唐诗称为即事诗,既包括诗题含有“即事”二字的狭义即事诗(摘录《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共得363首),也包括以“即事名篇”为创作理念的广义即事诗。本文以唐代的即事诗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的前代基础、在唐诗创作中的题材内容、动态演进和个体创作、多重审美特征,以及此现象所具有的诗学意义。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明确本选题的研究空间与研究价值。正文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追溯“即事”语词在唐前经、史、子、集中的含义,列举它在唐代诗题中的多种类型,继而探讨“即事”的诗学外延到唐诗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并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第二章分析唐代即事诗涉及的事件题材,并结合具体诗篇阐述即事诗的写作内容,分为叙个人生活之事、记晨昏时序之事、抒同情感怀之事这三个大方面,既关乎诗人自身的日常经历,也关乎整个时代的巨变。第三章阐述唐代即事诗创作的动态演进。通过对代表性诗人的个案研究,力图呈现即事诗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阶段的突出特点,其题材和表现手法在历时性线索上体现了稳步发展的演进过程。第四章探讨唐代即事诗创作的审美特征及其诗学意义。首先,通过对即事诗进行文本分析,从写景、记人、叙事的丰富题材内容和平实浅切的语言,以及诗句所具有的思想性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其次,无论是以“即事”为题名方式的开创,还是对“即事名篇”创作理念的总结,都有着重要的诗学价值。以宋诗作为主要接受对象,“即事”创作中所具有的生活化与纪实性的新诗风在宋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凌云;;欲罢却难罢——司空曙《江村即事》别解[J];写作(上旬刊);2015年11期

2 王少华;;读高适《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掇拾[J];档案;2015年06期

3 胡传志;;日课一诗论[J];文学遗产;2015年01期

4 陈伯海;;“感事写意”说杜诗——论唐诗意象艺术转型之肇端[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钱志熙;;唐人乐府学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6 周剑之;;宋诗纪事的发达与宋代诗学的叙事性转向[J];文学遗产;2012年05期

7 王辉斌;;即事类乐府在宋代的创作与渐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王辉斌;;唐后乐府诗的界定与分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董乃斌;;古典诗词研究的叙事视角[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10 李鸿雁;曹书杰;;中国古典叙事诗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学明;中国缘事诗学纂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国荣;唐代组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尤;唐代“对物诗”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2 李兵;唐人行旅中的“早发”“晚发”现象及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0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0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