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区到延安:简论沙可夫大众文艺思想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0-08-22 20:21
【摘要】:沙可夫,从苏区到延安,长期领导党的文化教育工作,为我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文艺干部,是我党优秀的革命艺术教育家。先后创作和改编出大量革命话剧、戏剧、活报剧,是我国革命戏剧的拓荒者。翻译莎士比亚、普式庚(普希金)、杜勃洛柳蒲夫、高尔基等外国名人著作,亦是国外理论翻译的先行者之一。其文艺创作利用大众熟悉的艺术形式,巧妙融入了革命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与动员的实际效果。然而,迄今为止对沙可夫研究还比较薄弱,已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创作历程介绍及部分戏剧作品的探析,鲜少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梳理从苏区到延安这一时期沙可夫的大众文艺思想与实践。本文通过探索沙可夫大众文艺思想的真实内涵,剖析出其独特的大众文艺创作实践,系统总结沙可夫的文艺贡献,以小见大透视中国共产党大众文艺的复杂历史进程。全文共绪论和正文五个部分。绪论对论题的起源、研究现状、相关概念进行概述说明。第一章历史与现实:沙可夫大众文艺思想考源。沙可夫大众文艺思想来源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冲击、青年时期留法留苏的红色体验以及革命根据地宣传与动员的革命实践。从苏区到延安,他始终把文艺作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积极践行文艺服从于政治,服务于工农兵。第二章革命与大众:沙可夫大众文艺思想内涵。本章从大众文艺对象、大众文艺本质、大众文艺主体等方面对沙可夫大众文艺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沙可夫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从事大众文艺创作,其实质是服务于工农兵、服务于阶级革命。第三章文艺与乡村:沙可夫大众文艺的实践。一方面作为革命大众文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沙可夫在乡村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革命教育体系,领导组建了大批革命文艺团体,规范和扶植了报刊的编辑和发行体系,为提高乡村革命大众的知识分化水平,建设革命大众文艺做出了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作为文艺创作者的沙可夫从苏区到延安创作出大量的戏剧、歌曲、撰写了大批政论、文艺批评等,从个人创作上具体实践了其大众文艺的构想,促进了革命大众文艺的发展。余论概述沙可夫大众文艺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反思了其大众文艺创作的矛盾与困境,以此为大众文艺探索新的研究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801104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令存;;当代文学与延安文学和左翼文学: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J];学术研究;2014年09期
2 马海娟;师伟伟;;政党意识与延安文艺的建构[J];河北学刊;2013年06期
3 何立波;;“红色戏剧”运动的开拓者沙可夫[J];党史博采(纪实);2013年01期
4 张宝明;;重建阶级秩序: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内在动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复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蒋连根;;沙可夫,延安的“高尔基”[J];档案春秋;2010年08期
7 孙国林;;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分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高浦棠;;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1期
9 汪木兰;革命文化播种人——沙可夫与苏区文化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今哲;优秀艺术教育家沙可夫[J];今日浙江;2002年17期
本文编号:2801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