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民国文人情书记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3:41
20世纪的记忆理论将记忆概念推入了文化学领域,学者们有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审视记忆对于建构个体和集体认同的作用。怀旧潮流将20世纪的文人情书带入大众视野,每一个有意识的个体都乐于谈论记忆。记忆问题是理论与生活的一个交汇点,记忆的流传和保存有其特定的机制,记忆的建构也有多种力量的较量,对于记忆的思考与研究正是在探索感知时间对于个体生存与社会建设的意义。本文从记忆与文本的关系开始,以阿斯曼夫妇的记忆理论贯通全文,以20世纪20及30年代徐志摩、朱湘、庐隐、萧红、朱生豪、闻一多等文人写下的情书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情书文本里文人的回忆及其功能,是思路之一;将民国文人情书文本视为一种有待建构的当代记忆共同体的回忆,探究情书回忆建构与当代青年群体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是思路之二。论文分为三章,分别论述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文人情书,文人情书里的回忆以及文人情书作为情感回忆的可能性和意义。第一章关注情书文本的“客观”结构,在解释情书文本作为回忆储存器优势的同时也关注研究对象具体的文化和时代语境,展示研究对象在记忆类型上的丰富性。第二章通过对文人情书文本的分析,探析时间流动中记忆与遗忘两种“力”如何应对个人与群体的认同问题以及社会记忆框架内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互动。第三章思考在数字时代里情书回忆呈现的碎片化与回忆化两种趋势,并结合时代语境分析青年群体认同危机这一现象,讨论消费主义、大众传媒、都市文化在塑造记忆之场时的力量角斗,从日常生活审美、记忆共同体之责任与怀旧三个维度评估情书回忆建构的意义。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6
本文编号:2809807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阿莱达·阿斯曼;陶东风;王蜜;;记忆还是忘却:处理创伤性历史的四种文化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12期
2 杨联芬;;“恋爱”之发生与现代文学观念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3 杨联芬;;新伦理与旧角色:五四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809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