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刘震云小说的幽默意识

发布时间:2020-09-12 13:16
   刘震云是当代文坛著述颇丰的作家之一。他具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哲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他的创作跨度大、数量多、创作手法诡谲多变,理清文脉极其不易。但其作品中隐含的幽默意识却是永恒不变的,是创作的精髓和灵魂。刘震云的幽默意识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意识是我们这个历尽众多磨难的民族所独有的生存秘籍。目前,对刘震云小说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对其思想意识、主题选择、作品语言艺术风格、叙事风格及人文关怀的研究。立足于创作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存在意识、平民意识角度,对作者幽默意识的探究仅限于对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我叫刘跃进》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者们探讨了刘震云幽默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艺术手法的表现,但未对刘震云的幽默意识在其创作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系统地梳理。因此,本文试图以刘震云的幽默意识为主线,从宏观上对其幽默意识进行文化溯源,探索其与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的关系;从微观上探索它对作者小说创作的主题选择、人物形象塑造及叙事艺术的影响;进而反观蕴藏在其幽默意识之中的人文关怀。本文试图从横向上拓宽研究的角度,从纵向上深入探究其作品的内涵。除绪论与结语外,全文主体由五章组成,如下:第一章概说刘震云小说中幽默意识并展开文化溯源。本章揭示了作者的幽默意识是“雪山下的幽默”,探索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理”。作者幽默意识的形成深受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精神及中原人民生存方式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命运的波折、人性的异化、情感冷漠三个方面揭示幽默意识对刘震云小说主题选择的影响。平民百姓历史循环的悲剧人生源于官本位思想和儒家传统“君臣之道”,平民与英雄是历史的统一,但平民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权力异化源于集权官制并导致人性异化,科技更新后,手机运用形成的虚拟时空对话导致人们情感的疏离,U盘这一存储工具的空间流转更导致了情感的变异。这些悲剧性的人生是跨时空、跨地域存在的,是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作者身在其中却抽身其外,冷眼旁观背后的“理”,这一过程受到其幽默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章主要探究幽默意识对刘震云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本章主要分析刘震云小说塑造的寻找存在意义的迷失者,争夺权力的迷狂者和信任缺失的孤独者三类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带有悲剧色彩,他们为找寻自我存在意义而四处奔走却迷失自我;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明争暗斗却被权力奴役;为维护自身权利而四处求告却孤独无助。他们面临着无法摆脱的生存困境,是典型的悲剧形象,需要“用荒诞化解严峻”(1),因而作者着力塑造了这三类形象。第四章探讨了刘震云小说中体现幽默意识的叙事艺术特征。本章主要分析作者如何用以喜写悲、反讽和戏仿的艺术手法体现其幽默意识。作者主要通过口语词的巧妙运用、错位拧巴的语言风格、以及主次颠倒的叙事方式将喜剧的风格融入悲剧的情境之中。同时用反讽的艺术不动声色地从细节上表现官员们表里不一的滑稽可笑、人性异化的麻木虚无。最后,运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经典历史和权力话语进行无情嘲讽和批判,消解传统历史固有观念。第五章重点探讨幽默意识对刘震云小说表达的人文关怀精神效果的强化。本章主要通过对底层平民这一集体的人文关怀和个体生命生存的人文关怀两个层次进行探讨。刘震云的创作初心是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他自身的经历便是其创作的摇篮,也是他进行人生思考的基石。作者对社会广大底层平民的生存状态始终保持着一种悲悯的态度。
【学位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林;;刘震云的写作为何走进死胡同?[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01期

2 彭笑;;异化与批判——刘震云小说的价值观审视[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01期

3 王坤;;刘震云小说的影视化倾向——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4 窗寒西岭;;熙熙攘攘中,安稳吃瓜——评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J];工友;2018年02期

5 王天宇;高方;;法兰西语境下刘震云作品的接受与阐释[J];小说评论;2018年04期

6 李文静;;论《塔铺》在刘震云创作中的价值和地位[J];中州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7 陈自然;;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生存意蕴探析[J];语文学刊;2015年02期

8 郭蓉霞;;浓墨写实和权力意识:浅谈刘震云小说的两大特点[J];成才之路;2010年26期

9 晏阳光;贺昱;;论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中的时空叙事[J];名作欣赏;2018年27期

10 柏岗;;会讲故事的刘震云[J];青海党的生活;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剑;;大雅大俗刘震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2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的反讽叙事[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郭宝亮;;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效应[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4 谭欢;;浅谈刘震云小说中意象的独特性[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5 谭欢;;浅谈刘震云小说中意象的独特性[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6 贺仲明;;独特的农民文化历史观——论刘震云的“新历史小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影子;;《一句顶一万句》:一顶“绿帽子”下的史诗[A];影博·影响(2016年第07期 2016年合订本下 总第103期)[C];2016年

8 ;近期放映影片简介[A];影博·影响(2016年第07期 2016年合订本下 总第103期)[C];2016年

9 马江杜;;论刘震云小说中的新写实主义表现——以“单位”、“官场”系列小说为例[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晓慧;荒诞现实的文学表达[N];宁波日报;2017年

2 照日格图;笑不起来的深刻思考(下)[N];新华书目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张黎姣;刘震云:我是中国最“绕”的作家[N];中国青年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崔丽;刘震云:吃饱了不饿,真的[N];中国青年报;2009年

5 整理 樊文;刘震云:读书长见识,一句顶一万句[N];国际出版周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汤广花;小说拍成电影 作家需用长远眼光看待[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7 杜浩;《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性悖论[N];中山日报;2016年

8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黄德海;“艺二代”这个身份啊,是光环也是负累[N];文汇报;2016年

9 刘小波;《我不是潘金莲》的“傻乐主义”[N];文学报;2016年

10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王怀成;跨文化交流的意义[N];光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庆华;刘震云小说论[D];南京大学;2013年

2 黄韬;怪诞意识的自觉与实践[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丽;论刘震云新世纪以来的“说话”系列小说[D];郑州大学;2019年

2 石萍;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中的诗性话语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3 黄雨;论刘震云小说的幽默意识[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4 郭小舟;论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中的权力叙事[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侯潇;论编剧刘震云的小说改编影视剧策略[D];湖南大学;2018年

6 王梓涵;论刘震云新世纪小说的温情叙事[D];湖南大学;2018年

7 王美美;论刘震云小说的“平民意识”[D];海南大学;2018年

8 李乔;论刘震云小说的影视改编[D];湖南大学;2017年

9 杨洁;论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0 姚曜;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7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7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