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建安三曹生命观及其文学呈现

发布时间:2020-09-15 12:35
【摘要】:一直以来,生命问题都是文学研究的中心话题,也是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对象。本文以三曹诗歌为研究客体,同时以文、赋等相互参看,重点探讨三曹生命观的内核及其成因。进入奴隶社会以来,人类“自然死亡”的意识逐渐形成,但由于个体生命的差异性,三曹的生命认知与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这正是本论题所关注的焦点。本文构成如下:绪论部分:重点辨析“生命观”这一核心话题,认为其由本体观和价值观两部分构成。回顾建安三曹生命观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20世纪以来,前辈先贤所触及的三曹生命主题的研究,都是本文研究的学术基础,而学界在此研究上的缺口,也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白。第一章:三曹生命本体观。重点考察三曹诗、文创作下的本体观样貌。认为它们生成了共同的情感基调,即肯定人类死亡的必然性。但就具体观念而言,又各有不同。曹操犹疑,摇摆于大我与小我间;曹丕坚定,舍弃游仙直指现世;曹植豁达,坦言宿命却自有一番无奈。他们对于生命的关注度,还延伸至死后的空间。在安葬、祭祀上自有章法,均是其重死观的体现。第二章:三曹生命价值观。主要探讨三曹价值观的丰富构成。认为在奋进的功业主旋律下,激荡着多样的价值选择层。其中,“立言”作为儒家的“三不朽”,受到曹丕、曹植的关注,前者将其与功业并立,积极追寻;后者将其作为顺位,弥补功业未成的缺憾。在“求仙”与“游宴”的价值选择上,三人也各具特色。曹操心属求仙,但又有所克制;曹丕开拓欢宴,却又心怀忧虑;曹植选择游仙,从否定到企慕。多样的生命价值,共同调适着功业未成、年命不永的焦虑。第三章:三曹生命观之成因。首先,追溯三曹共同的生存空间,认为汉末的动荡推动了诗人对功业的求索,而其中的群体性关怀决定了三曹功业观的建构。其次,考察时代思潮的变革,认为渐趋活跃的道家思想为诗人“求仙”提供了温床。其三,从诗人的人生遭际切入,重点关注建安22年的储位之争,认为其最终走向,直接影响了曹丕、曹植二人生命价值观的践履。最后,回归到生命的本真,着眼于年命有限这一本质性问题,认为它从不同的角度催生了多样的价值选择,而它们之间又相互调适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卓;邢二涛;;新时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J];知与行;2019年05期

2 何克祥;;党的生命观与保持党的先进性[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宋传美;;浅谈女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14期

4 李永兵;李家富;;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12期

5 张懿;夏文斌;;马克思生命观形成与确立的历史考察[J];东南学术;2019年05期

6 杨利利;;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意蕴及当代启示[J];阴山学刊;2019年04期

7 张懿;;马克思生命观视域中理解“美好生活”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01期

8 徐媛媛;;浅析马克思生命观对构建大学生生命观的启示[J];新西部;2018年11期

9 李根蟠;;农业生活功能与中国传统的大生命观(下)——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七[J];中国农史;2018年04期

10 张萌;黄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其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正英;康凤;向玲;;当前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A];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2 曹利群;任俊;;瞿秋白的生命观及其对当代生命观教育的启迪[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3 汪诚国;;瞿秋白的生命观[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汪诚国;;瞿秋白的生命观[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张凌;;古代编钟蕴含的儒家“礼”治思想和生命观及其对现代设计教学的影响[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黄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施途径初探[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朱冰;洪莹;;基于天人合一生命观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关系[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8 章文春;;再论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与气功修炼[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张e

本文编号:2818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8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