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南朝道教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9:00
   南朝是道教改造和充实的重要时段,其统治的南方地区也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道教散文作为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国道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朝时期的道教散文,在思想内涵与文学风貌上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基于此,论文结合时代特点与社会背景,分道教经文与道士散文两个类型,全面考察南朝道教散文的文学成就。论文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南朝道教散文创作的背景、作家生平、作品情况和南朝道教散文的总体特征。创作背景既有道教内部的发展,又有外部因素对道教发展的影响。南朝时的三个主要教派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的发展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兴盛,而当时三教论争的环境更使得佛、儒思想对道教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南朝道士受此影响创作了用于修炼的经文作品,也创作了展现道士生活情志的散文作品。这两类作品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向道”的创作倾向与“骈散结合”“以象明理”的创作特色。第二章以实践类道教经文作品为中心,挖掘经文中的道教内涵与文学色彩。南朝道教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早期道教理念的继承,也有自我的充实与拓展。较能代表南朝特征的教理思想主要有贫富自然的法信观、神与物游的斋醮思想和“贵诚”的修道观。至于道教经文的文学色彩则随着经文所表达的内容不同呈现出旗帜鲜明的个性特征。南朝道教经文作品中有斋醮科仪之法与存思仙术之法的说明,也有宣扬道法的内容。科仪之文语言凝练却富有真情;铺叙仙术之文的场景描写玄幻、辞藻华丽;宣教之文在说理上讲究策略,且气势充沛富有说服力。第三章以生活类道士散文作品为中心,打破作家局限,从文体的角度将这些作品分为序,碑文,公文,书、论这四大类进行分析。南朝道士散文中的序文主要是书序,作者以简凝的语言在对成书过程进行介绍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念;碑文以赞颂为主要基调对碑的环境、有关的道教人物进行颂扬,写实中不乏夸饰;公文主要是道士与统治者进行陈情交流的散文,言语委婉而谨慎;书、论以情感充沛的文字表达了南朝道士的出世之志与三教态度。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62;K2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恺文;;民国时期四川省道教会创立始末初探[J];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03期

2 王长顺;;新颖的研究视角,宏阔的研究视野——段永升新著《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论》评介[J];文教资料;2017年02期

3 唐大潮;;纪念吾师卿希泰先生——《中国道教思想史纲》述评[J];宗教学研究;2017年01期

4 韩霞;;中国寿文化与道教思想略论[J];人文天下;2017年05期

5 曹yN黎;;人间万事难称意,且与神仙做知音——《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论》评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6 陈霞;;当今的问题,古代的文本——道教与生态研究及方法论反思[J];道教学刊;2018年01期

7 成蕊;;正信正行 积极弘扬道教优秀传统[J];陕西画报;2016年06期

8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J];东方企业家;2017年05期

9 [k瑞雪;;高屋建瓴 sh具匠心——《中W 道教思想史》奤介[J];诸子学刊;2013年01期

10 孙鹏;;道教思想的智慧之光——研读孙亦平教授的《道教思想研究》[J];社科纵横;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詹石窗;;以易解道:古老文化殿堂中的巧妙建构[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4 赵蕤;赵清秀;;彝日双语教学中文学对比的导入——以彝族、日本文学中相似的道教元素为中心[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C];2018年

5 王慧如;翟双庆;;浅议《内经》之“神”[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6 颜开明;;新津汉画及道教的形成[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方;陕西古代的道教石刻[N];中国民族报;2018年

2 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丁常云;如何推进道教中国化[N];中国民族报;2018年

3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蒋振华;道教思想与文学意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张凤林;道教在当代如何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7年

5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东岳庙住持 袁志鸿;道教教义体系当代建构的所思所想[N];中国民族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吴艳 蓝希峰 罗一萌;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举行[N];中国民族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吴艳 蓝希峰 罗一萌;主论坛:关注当代社会道教发展核心问题 分论坛:多角度探讨道教文化发展新路径[N];中国民族报;2017年

8 记者 晓峰 呈思 陈鹏 扬灿;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隆重开幕[N];湖北日报;2017年

9 记者 李昌禹;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武当山开幕[N];人民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叶晓楠;道教思想有助不同文明交流互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4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李伟;谭峭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王鹏飞;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威;陶弘景道教医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戴曦鹏;南朝道教散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琼;关于中国道教在日本古代社会的传播及影响的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9年

4 孟冉冉;明嘉靖时期道教影响下的青花瓷纹饰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5 王珊珊;道教的太岁崇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鲁思敏;诠释学视域下《水浒传》中道教词汇的日译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王敏;宋词中的蓬莱意象群研究[D];鲁东大学;2017年

8 黄逢时;嘉靖时期的青花瓷上道教纹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9 曾慧颖;道教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山岳型道教景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10 段永升;唐代诗人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2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2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