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6:03
服饰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独特的服饰描写往往可以展现作者的文学艺术观和思想性格特征。茅盾作为一名“极喜修饰”的现代作家,其小说中有着精彩的服饰描写,尤其是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可谓着彩众多,独具特色。从茅盾小说女性服饰描写的特点入手,分析其服饰描写特点的成因并深入研究服饰描写背后所展现出的矛盾,便会发现一位兼具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气质,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现代男性作家——茅盾。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服饰”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说明茅盾小说女性服饰描写的研究意义;然后对有关茅盾小说中女性服饰描写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最后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小说文本对茅盾笔下的女性服饰描写特点进行研究。作为一个具有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气质的作家,一方面,茅盾通过服饰描写彰显了大革命时代人们精神面貌与身体服饰变革等社会变化,女性服饰是时代演进的身份标示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表征,展现了与时偕行的时代话语特征;另一方面,通过时髦新异的都市女性服饰、欲望泛滥的服饰追求和城乡冲突的服饰对比突出了现代都市疯狂的消费与享乐主义,呈现了纷繁复杂的都市艳语特征。同时,作为一位男性作家,茅盾通过各种感觉与想象对潜藏在服饰之下的女性肉体进行情欲化刻画,展现女人的性感风姿,尽管这种欲望化的书写逐渐衰退了,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世俗肉感的男性私语的特点。这种种的时代话语、都市艳语和男性私语相互交织,构成了茅盾小说丰富精彩、独具特色的女性服饰描写。第二章结合时代背景与茅盾自身经历对茅盾小说中女性服饰描写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作家的创作特色与其生活的时代、环境、个人体验和艺术储备有密切关系。茅盾小说女性服饰描写特点离不开他现实的斗争生活,离不开时代和乌镇、上海等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茅盾早期生活所处的“女性世界”带给了他独特的两性体验,也为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心像”,并形成其细腻独特的审美倾向;1930年代后,茅盾人到中年,工作环境改变,公共理性扩增,导致其女性服饰的欲望化书写由强而弱,逐渐衰退。此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广泛涉猎以及对西方现代文学等的兼容并蓄,使茅盾拥有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学积淀,其笔下的服饰描写也因此呈现出广阔理性又不乏感性细腻的艺术风格。概括来说,茅盾小说中女性服饰描写的特点是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个性化创作,其中蕴含了茅盾与时代、与生活环境的紧密联系,也烙满了茅盾自身体验和文化熏陶的印迹。第三章结合茅盾小说女性服饰描写对其中潜藏的茅盾的“矛盾”进行揭示。茅盾笔名的来历就意味着“矛盾”二字与他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社会活动家的身份使他具有宏大理性的社会化思维方式,但细腻感性的生命体验亦存在于茅盾的小说创作之中,使其表现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复杂色彩;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使他热衷于都市叙事,但对都市的奇观化书写,恰恰暴露了茅盾都市外来者的身份与对都市文化的疏离;最后,男性作家的身份使他尽管凭借自己开阔超前的思想对女性立场表现了认同与支持,但仍无法超越性别的局限,不自觉地流露出男权意识。这些内在矛盾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兼具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气质,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现代男性作家——茅盾。结语部分简要总结全文,重申茅盾小说中女性服饰描写的研究意义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尚需深入探究及拓展的领域。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部分图文】:
《动摇》(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第1-6期)及《追求〔三至六〕》(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第7-12期)
《追求〔一至二〕》(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第1-6期)
《创造(小说)》(东方杂志1928年第25卷第8号)
本文编号:2828084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部分图文】:
《动摇》(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第1-6期)及《追求〔三至六〕》(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第7-12期)
《追求〔一至二〕》(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第1-6期)
《创造(小说)》(东方杂志1928年第25卷第8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扬;;茅盾与上海——2014年7月5日在上海图书馆的讲演[J];名作欣赏;2015年16期
2 贾振勇;;创伤体验与茅盾早期小说[J];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3 戴嘉树;;左翼小说书写中都市形态的失真[J];东南学术;2011年02期
4 张清祥;“他者”话语的遮蔽——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男性大师笔下“女性被讲述”文本剖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孙中田;茅盾小说与“红楼”情结[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袁荻涌;茅盾早期对西方文学的研究与介绍[J];开封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曹万生;茅盾内在的文化矛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03期
8 温儒敏;茅盾与现代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9 李广德;茅盾的文学“拿来主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10 王嘉良;;探索一代小资产阶级命运的人物世界——简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J];学术研究;1987年02期
本文编号:2828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