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苏轼杂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6:37
   苏轼的研究在文学领域源远流长,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作家的生平思想、诗、词、文、赋等重大领域。然对于苏轼笔记、杂记体的文本研究却少有触及,显得极为冷落。故笔者选取《苏轼文集》中的杂记文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贴近苏轼生活实际的作品出发,挖掘其中的内涵、精髓与要义,解读苏轼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思想、价值观的转化及其原因,从而为学术界对于苏轼杂记方面的研究添砖加瓦。文章的绪论首先论述选题的缘由。杂记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因其体现的理趣而不注重文学审美性的追求,故较少被研究者触及。除此之外,本节还对杂记的学术研究现状,包括今人研究苏轼评析苏文的著作、相关论文进行梳理与评述。本论文的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杂记发展的历史渊源,并在精读苏轼文集后,给其杂记文一个明确定义。第二章论述苏轼杂记的主题取向。苏轼杂记主要取自《苏轼文集》中第72、73卷内容,通过精读这类文章,结合苏轼的兴趣爱好、人生遭遇后,笔者将他们主要分为生活杂记、人事杂记、和体现作者价值观转变的杂记三大类,希望在行文过程中能较为全面的剖析其中的内涵、意义,体悟作者的思辨智慧。第三章论述苏轼杂记的艺术风貌。杂记是作者随心而动、信笔拈来而成,故作者的创作心态、创作手法不同以往。其简短灵活的形式、收放自如的笔法、幽默风趣的语言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本文第四章论述苏轼杂记的价值意义。杂记不同于诗词歌赋的典雅唯美,它以不加雕琢的特性记录真切的生活实际,将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幽默、趣味性的话语展现,对后世杂记文、小品文的创作影响深远。并且作为千古一大家,苏轼杂记立足生活又超越其上,他于文中体现的哲思标举了宋人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的率真洒脱的人文风范。本论文既联系苏轼的生平背景、结合其坎坷的人生历程,又对杂记文的个性特征、作者的创作心态与手法作出重点论述,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真实文本。且目前学术领域尚未对苏轼杂记作全面的探讨与开发,因而笔者有必要对此加以研究,尽力解释和还原苏轼于文中寄托的情感与隐含的哲思,挖掘其精髓与要义,以丰富和完善对苏轼杂记体式的研究。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意义
    0.2 苏轼杂记研究综述
    0.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1章 杂记解读
    1.1 杂记溯源
    1.2 苏轼杂记的定义
第2章 苏轼杂记的主题取向
    2.1 对抗仕途寒流的生活杂记
        2.1.1 对饮食文化的满腔热情
        2.1.2 对养生之道的不懈求索
    2.2 渗透着哲理思辨的人事杂记
        2.2.1 关于人性善恶的阐释
        2.2.2 对佛老思想的深层感悟
    2.3 浓缩了作者价值观念的其它杂记
        2.3.1 困境中的自我嘲解
        2.3.2 苦难中的超脱意识
第3章 苏轼杂记的艺术风貌
    3.1 简约精谨与收放自如
        3.1.1 简约精谨
        3.1.2 收放自如
    3.2 多幽默、讽刺话语
        3.2.1 在幽默中显现理趣
        3.2.2 讽刺意味明显
    3.3 博学背景下叙事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不留痕迹
第4章 苏轼杂记的价值所在
    4.1 对后世杂记文创作影响深远
    4.2 标举了率真洒脱的人文风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胜利;;论苏轼黄州词中的归隐情结[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子川;;论苏轼词中的转折艺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3 邱美琼;刘雨婷;;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苏轼词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秦燕南;;苏轼词中女性形象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7年03期

5 王敏;;探微苏轼词中的愁苦与悲哀[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6 张拓;;苏轼词中酒的情感内涵[J];文学教育(下);2016年06期

7 邾融;;苏轼词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探析[J];长江丛刊;2018年32期

8 王东林;;苏轼词之豪放的窥探[J];北方文学;2019年21期

9 闫冬;;宋代诗词传播方式研究——以苏轼为例[J];同行;2016年07期

10 岳勇志;;对苏轼词的思辨性阅读[J];语文天地;2016年3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银林;苏轼与佛学[D];四川大学;2005年

2 孟宪浦;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若锦;论苏轼词中表现的气[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璐;苏轼易学与其文学境界之形成[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羽佳;苏轼的暮夜活动及暮夜作品的艺术表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乌尔其;苏轼文学的自我传播[D];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梅馨月;苏轼对成语的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玲;苏轼杂记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6 向玲;日本学者的苏轼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7 张牡丹;苏轼史论文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8 何苗;论苏轼的礼刑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9 康亚萍;苏轼《史记》评论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10 黄瑞;论苏轼词对花间词的继承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0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0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