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囚困在乡土与都市之间——重读《呼兰河传》以及萧红

发布时间:2020-10-14 15:13
   正1940年,经受都市文明洗礼的萧红,以30年饱经苦难的生命之眼反观来时路,追叙故乡人事物,书写静默的呼兰河,是为《呼兰河传》,一年多后,萧红离世。尽管萧红的死是个意外,但我们依然可以认定《呼兰河传》是萧红生命临终仪式的表达,是她"在生命即将消逝的最后时刻,回望乡土的自祭奠"~①。《呼兰河传》以及萧红是文学史研究不断重返的重要现场。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呼兰围城:结构的素描
    (一)凛冽的自然之城
    (二)封闭匮乏的社会之城
    (三)麻木寒凉的精神之城
三、人情人性——劣根的显影
    (一)惨酷可鄙的人情
    (二)人性——麻木无觉
四、乡土与都市:萧红的结构性宿命
    (一)都市经历的两面
    (二)没有被完全呈现的乡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萍;;《呼兰河传》寻萧红[J];博览群书;2020年06期

2 冯苑俐;;从《呼兰河传》读萧红[J];北方文学;2019年23期

3 孙士雪;;自从离乱更荒凉——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对生命家园的探求[J];作家;2014年20期

4 高明艳;;新视野下的萧红《呼兰河传》[J];秘书;2014年06期

5 金钢;;童年、故乡的爱痛怀思——读萧红《呼兰河传》[J];名作欣赏;2014年28期

6 谢玉娥;;乡土生存的女性人类关注——萧红《呼兰河传》解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叶愚;;《呼兰河传》与萧红的空间意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9期

8 张静;;萧红的批判之作——《呼兰河传》[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王品;;寂寞独语——由《呼兰河传》谈萧红独语式小说[J];美与时代;2006年02期

10 王科;“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J];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子元;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毅;从五四到抗战:中国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山东大学;2007年

6 黄晓娟;雪中芭蕉[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冯学民;大地之子的歌哭——端木蕻良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长虹;“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文化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璐;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D];复旦大学;2013年

2 宋琼英;独自叩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玉臻;《呼兰河传》接受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年

4 孙曰红;萧萧落红香如故 杜鹃啼血唱悲歌[D];苏州大学;2011年

5 孙岩;从寂寞登场到余音绕梁[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唐思敏;文献学视野下的萧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7 詹琳;生命的绝唱[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陶红灵;女性的逃离[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芳明;萧红小说的创作历程及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峰;东北黑土地上独特的生命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40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0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