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的影像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1:55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与新媒体的发展,视觉文化已经取代文学和音频成为现时期的主导型文化。文学作品的影像阐释,也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文化传播形式,导演们纷纷开始向文学寻取题材,而文学作品也随着影像作品的热播,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当代作家苏童小说的影像阐释的探究,从小说文本与影像文本两种文化载体的异同切入,并探究其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的不同,进而解读整个文学作品在影像阐释过程中所产生的得失,并企图寻找最适合如今市场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影像阐释策略。本文将以苏童作品改编的13部影像作品为文本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第一部分,苏童的小说经历了早期意识型小说到故事性小说的转换,图像化写作为转变提供了可能性。苏童小说的图像化写作具体表现在可视的意象贯穿小说、对色彩的独特应用、白描手法的运用,以及电影技巧在小说中的应用四个方面,使小说更具改编成影视的特质。第二部分,在苏童众多小说中,有10部小说被改编为影像作品,至今,已有7部电影,5部电视剧以及1部芭蕾舞剧改编自这10部小说。影像作品对小说文本进行了二度创作,本章就主题、叙事方式、表现方式3个方面论述影像作品对小说文本的继承与创新。第三部分,从小说文本传播、影像传播以及“影像外文本”传播3个层面阐述9个传播形式,并通过统计票房、上座率、作品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次数及对比原著和影像作品在网上的评分的方式对经苏童作品改编的影像作品的传播情况进行大体的把握。第四部分,通过对苏童的小说与影像阐释作品的对比分析,以及小说文本作品与影像作品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对苏童小说的影像传播进行综合审视:市场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如何消解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如何实现文字叙述和影像叙述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的融合;如何实现影像改编作品传播效果最大化。
【学位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I207.42
【部分图文】:
图 1-2这三段文字分别描写颂莲初进陈府的形象、颂莲与其他三方太太争风吃醋形象以及最后颂莲疯掉的形象,苏童对人物的一系列外貌描写,让我们清晰到颂莲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陷阱,在陈家大宅苦苦挣扎,却始终无法改变自己运。再次,对话描写也是苏童常用的手法。在小说《妇女生活》中娴、芝、邹
这场三个人的对话简短但意味丰富,芝不满母亲对男友邹杰的打量,表达了
图 2-1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官方海报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庭内部争风吃醋、尔虞我诈的一部剧情片后的两年内先后于意大利、加拿大、法国高高挂》不仅在国内名气大,在国外也 年获第 48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影奖、1992 年获第 64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1]分别在东京获得、西班牙 31.8 万欧元票房的好成绩。[2]说原著《妻妾成群》本身,小说在豆瓣评浪网. http://ent.sina.com.cn/x/2005-06-22/09057593百科. http://www.baike.com/wiki/《大红灯笼高高挂》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2395
【学位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I207.42
【部分图文】:
图 1-2这三段文字分别描写颂莲初进陈府的形象、颂莲与其他三方太太争风吃醋形象以及最后颂莲疯掉的形象,苏童对人物的一系列外貌描写,让我们清晰到颂莲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陷阱,在陈家大宅苦苦挣扎,却始终无法改变自己运。再次,对话描写也是苏童常用的手法。在小说《妇女生活》中娴、芝、邹
这场三个人的对话简短但意味丰富,芝不满母亲对男友邹杰的打量,表达了
图 2-1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官方海报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庭内部争风吃醋、尔虞我诈的一部剧情片后的两年内先后于意大利、加拿大、法国高高挂》不仅在国内名气大,在国外也 年获第 48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影奖、1992 年获第 64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1]分别在东京获得、西班牙 31.8 万欧元票房的好成绩。[2]说原著《妻妾成群》本身,小说在豆瓣评浪网. http://ent.sina.com.cn/x/2005-06-22/09057593百科. http://www.baike.com/wiki/《大红灯笼高高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博睿;;跨屏互动与融合对媒体人的要求[J];今传媒;2017年02期
2 王丽尧;南锋;;浅析张艺谋电影改编特色——文学的影像诠释[J];大众文艺;2014年23期
3 黄碧君;;话语叙述与故事叙述——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叙述方式的改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4 赵菲;;苏童小说研究综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王永;;苏童女性主题小说的典型化叙事策略浅论[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6 王纯菲;;新世纪文学的图像化写作与文学的越界[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7 屈雅红;赵娟;;解析影片《茉莉花开》的“生育”母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肖朵朵;;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人性书写与影像呈现——论苏童和李碧华的“新历史小说”及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07年01期
9 汪政;;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曾耀农;新历史主义对新时期影视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银辉;苏童小说主题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2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