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时期丁玲散文话语方式的演变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6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三)有关丁玲散文问题的说明
一 碰撞与间离:“个人”话语与“民族/革命”话语
(一)启蒙与批判性话语的延伸
(二)新“女性”话语的潜在表达
(三)“个人”话语的高扬与“民族”话语的漠然
二 政治规范下的磨合:从精英话语到民间话语
(一)热情讴歌工农兵群众
(二)讽刺与揭露国民党的黑暗面
(三)话语指向的积极转变:从对内批判到对内讴歌、对敌批判
(四)“工农兵”话语的探索与尝试
三 蜕变与成熟:“民族/革命”叙事话语的建立
(一)走出“亭子间”的“女兵”风格
(二)语言的转化:从“新形式”到民族“旧形式”
(三)“推陈出新”:民间话语的规范化与合法化
(四)民间话语大众化与艺术性的新型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政;艾宏明;;延安时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J];徐特立研究;2001年01期
2 艾政;孟繁华;;徐特立论延安时期学习的特点[J];徐特立研究;1996年01期
3 郑玉豪;;略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观——兼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创新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4 张丰清;;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文化教育研究(1935-1948)》[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年02期
5 刘瑞儒;张苗苗;胡瑞华;;延安时期党的广播媒体群众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年04期
6 黄升永;;延安时期我党群众路线教育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7 刘雨西;;论延安时期党内纪律建设的实践[J];世纪桥;2018年01期
8 吴辉;;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及其价值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04期
9 张颖;;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8年05期
10 白鹏飞;宇赟;;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希贤;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3 焦金波;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俊;延安时期理论学习及其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6 李转;延安时期中囯共产党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袁西玲;延安时期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薄谊萍;延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9 郑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0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凤;延安时期干部党史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9年
2 陈亚芸;延安时期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研究[D];延安大学;2019年
3 胡青霞;论延安时期民歌体新诗的形式[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4 周莲;论延安时期丁玲散文话语方式的演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思文;延安时期英美记者笔下的中共形象演变研究[D];延安大学;2017年
6 李婷婷;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制度建设及其当代启示[D];喀什大学;2019年
7 王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8 韩惠欢;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9 徐晓光;《中国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10 刘晓鹏;延安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8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