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林语堂小说中的女性服饰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9:14
   衣食住行乃维持日常生计之四件大事,而“衣”首当其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服饰进行描写的作家比比皆是,能使之大放异彩的作家并不多,林语堂则是能使服饰超越其本体功能的一位作家。服饰是林语堂小说中一个典型的表现对象,是进入林语堂小说世界的一把钥匙,对于林语堂来说,服饰不是空洞的能指,而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所指;并非空洞的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的形象的图画。女性是林语堂小说长廊中的重要角色,服饰,则与女性密不可分,服饰包括了她们人生所有的虚与实。林语堂钟爱女性服饰书写,与他的成长经历、家族生活、文化修养以及文学观念等密切相关。本文分三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将服饰及服饰书写进行概念界定,同时梳理林语堂研究现状,阐释选题理由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分析林语堂小说中女性服饰书写的特点:女性服饰与女性的身体紧密贴合,男性作家描写女性服饰,很容易产生带有性别色彩的欲望化想象,但林语堂的女性服饰书写表现出语言中性、情感克制的特点;林语堂既深爱着传统文化,又对西方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对东西方服饰文化各有所爱,不分伯仲,这导致他的服饰书写具有“中西并列、新旧杂陈”的特点;并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影响,他笔下不同地位、不同阶级人物在穿着上有所区别,显示出“服分等级、饰分尊卑”的特点。第二章分析林语堂女性服饰书写特点的形成原因,探求服饰语言外化表现与作家服饰观念内在联系:对《红楼梦》的钟爱是其服饰话语形成的潜在原因;东西方服饰文化的熏陶是他服饰审美观形成的思想根源;母亲、二姐、赖柏英、廖翠凤这四个林语堂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是他女性服饰观念形成的感性原因。第三章分析林语堂女性服饰书写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服饰在林语堂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语堂借用服饰的象征作用,以无声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不同环境下人物的心理;并且处处以点睛的服饰话语暗示人物的命运。本文关注林语堂小说中的各类女性形象,以服饰为切入点,立足文本细读,对文中涉及到的服饰书写进行详细阐述和深度解读,力图探讨典型服饰书写的内涵以及服饰书写对林语堂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服饰及服饰书写概念的定义
    二、研究现状及选题理由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林语堂女性服饰书写的特点
    第一节 语言中性情感克制
        一、普通身份女性的服饰
        二、特殊身份女性的服饰
    第二节 中西并列新旧杂陈
        一、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服饰搭配
        二、冲破旧式审美樊笼的新式潮流
    第三节 服分等级饰分尊卑
        一、服饰色彩的等级之分
        二、服饰款式的尊卑分明
第二章 林语堂女性服饰书写特点的形成
    第一节 钟情《红楼梦》
        一、对服饰的敏感
        二、对女性的崇拜
    第二节 浸染东西方服饰文化
        一、根植于心的中国服饰文化
        二、印记于脑的西方服饰文化
    第三节 特殊的女性观
        一、亲善女性
        二、恋母情结
第三章 林语堂服饰书写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突出人物性格
        一、儒家思想的好媳妇——柔安
        二、封建制度的叛逆者——银屏
        三、截然相反的姐妹花——牡丹与素馨
        四、极端化的特殊群体——牡丹与曼娘
    第二节 烘托人物心理
        一、即时身份的变化影响人物着装
        二、即时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物着装
        三、即时地位的变化影响人物着装
    第三节 暗示人物命运
        一、被白色围绕一生的女人——孙曼娘
        二、失败“出走”的“娜拉”——牛素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林语堂小说中重要女性服饰书写摘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谊;;洛阳民俗博物馆藏清代女性服饰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2 吴正春;候东圆;;宋代女性服饰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2期

3 李诗琪;郑辉;;花瑶族女性服饰文化研究[J];艺术品鉴;2017年04期

4 郭静;;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J];祖国;2017年09期

5 潘续丹;;浅析黔东南侗族女性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J];明日风尚;2017年05期

6 ;首届中国女性服饰博览会即将召开[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1年03期

7 高林恒子;余刚;;女性服饰(上)——“女性化特征”如何测定与选择[J];国外纺织技术(针织、服装分册);1989年17期

8 李响;;中国女性服饰百年变迁[J];文史参考;2011年23期

9 叶青;女性服饰与男性目光[J];现代妇女;1995年07期

10 杨莎莎;;汉代女性服饰形成原因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微;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牛犁;汉族特殊族群(惠安女和高山汉)女性服饰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智;林语堂小说中的女性服饰书写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金滨;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女性服饰研究及创新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魏丽叶;贵州三都水族女性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毛雪迪;《良友》画报的女性服饰文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年

5 姜钊;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文化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悦;民国时期香港华人女性服饰特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7 李莉;盛唐与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服饰形态比较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8 雷胜男;唐代女性服饰艺术及其审美趋尚[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9 邢珺;唐代女性服饰性感美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悦;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女性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0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0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