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魅力与事外远致——钱谷融的人学思想与审美实践
【文章目录】:
一、 “人学思想”与“时代处境”
二、文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的融合
三、真实真诚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四、文艺研究的三种关系与批评的影响力
五、深刻的思考与细致的审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玉庆;;“向内转”还是“向外转”?——与张光芒关于当下中国文学的走向问题商榷[J];文艺争鸣;2012年04期
2 王昌忠;;浅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自省话语[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艾斐;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变迁与美学趋向——对当代文学四十年的形质审视和价值判断[J];理论与创作;1989年06期
4 代新华;试论中国当代文学颂歌时代的出现[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艾斐;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刻反思与严峻选择[J];益阳师专学报;1990年04期
6 贺立华;中国当代文学精神的律动[J];文史哲;1999年05期
7 罗守让;革命现实主义和中国当代文学[J];理论与创作;1991年03期
8 庞守英;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文史哲;1988年01期
9 田中阳;;对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体系的质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10 曾镇南;中国当代文坛现状纵横谈[J];当代文坛;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鹏;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曾毅;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工”叙事[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4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6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7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志华;“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会会;新时期文学视域下的《鸭绿江》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2 王艳荣;选本与经典: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晓飞;人类学与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叶;周扬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敬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敦煌叙事与想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永红;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的有益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晓锋;文学出版与中国当代文学[D];温州大学;2016年
8 冯雪梅;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D];郑州大学;2011年
9 黄鹤;从“必然世界”走向“可能世界”[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0 时立敏;论刘亮程文学创作的哲学意蕴[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6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