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辉注《华轺吟录》《华程续吟》考论
发布时间:2020-11-05 07:16
因地缘关系,中越两国在历史上往来密切。自汉武帝平南越始,越南正式处于中国管辖之下,即北属时代。五代末年越南独立,直到光绪十年(1884),中越之间处于宗藩关系。在此期间,越南派遣了众多精通汉学的儒士出使中国,在处理邦交事宜之外,他们还创作了大量的汉文诗,内容涉及途中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名人,以及与中国官员的交往等等。潘辉注出使清朝时亦是如此。他出身名门,有家学传承,又勤奋刻苦,才思敏捷,诗词歌赋俱佳,其使华诗中往往有着独特的时空观念和情感表达。再者,他两次出使中国,诗作数量多,内容丰富。因而,他的使华诗集的文化价值相对较高。本文以他的《华轺吟录》《华程续吟》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中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与精神气质,并考论其诗歌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挥情况。论述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起、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对潘辉注的家庭背景、生平、出使行程及著作进行考证。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影响了他的创作,出使路线限定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著述则集中体现了他的学识修养.第二章,选取潘辉注的《潇湘八景咏(并序)》组诗进行考释,并与清代王夫之、安念祖、汤鹏三人的潇湘八景诗进行比较,指出潘辉注的潇湘八景组诗,在词牌、意象、化用等方面有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明显继承。此外,他也有自我的发挥,比如更改了“烟寺晚钟”的景名,书写形式上将诗与词联结成组,在抒情上的弱化离愁等。第三章,对潘辉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诗歌进行研究。他详细记录了这两大江南名楼在道光初年的形制及周边环境状况。在感情表达上,其诗歌中流露出“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宠辱偕忘”的超脱,物是人非的慨叹,与中国历代文人的吟咏,极其相似。第二节概述吕洞宾传说的形成,以及在越南的流传,指出潘辉注偏爱吟咏吕洞宾传说的文化心理因素中,既包括对道教神仙羽化的好奇,对道家隐逸文化的向往,以及对吕洞宾进退之道的理解。第四章,对潘辉注的三国咏史诗进行研究,分析他笔下三国人物的形象特点,褒扬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将士,忽视东吴,嘲讽曹魏。他对关羽和曹操的爱憎,呈两极化。导致这种爱憎的成因复杂,比如《三国演义》在越南的流传,中国儒家正统观的影响,家学传统,历代越南文人、使臣的三国咏史诗传统,越南华人移民带去的关帝信仰等。结语部分,对前面章节内容进行总括。论文对潘辉注《华轺吟录》《华程续吟》中的纪行写景诗和咏史怀古诗中的潇湘八景诗、名楼诗、三国人物诗进行了文本细读,并与中国文人的诗作进行对比,从诗词创作、历史观、儒释道文化、信仰等角度,进一步证明了中越两国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K207.8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潘辉注的生平及著作
第一节 家庭背景及生平
第二节 使华行程考
一、来程路线考
二、去程路线考
第三节 著作考
一、史学著作
二、地理游记
三、文学著述
第二章 潘辉注对潇湘八景诗的继承与发挥
第一节 《潇湘八景咏》考释
一、序解
二、潇湘八景咏
第二节 潘辉注《潇湘八景咏》特色分析
一、诗题名称的变化
二、诗词结合的书写方式
三、异域文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 潘辉注笔下中华名楼与神仙传说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他者视野下的江南两大名楼
一、岳阳楼小史及潘辉注的歌咏
二、黄鹤楼小传及潘辉注的描写
第二节 吕洞宾传说流传史及潘辉注歌咏的文化心理因素
一、吕洞宾传说及其在越南的传播
二、潘辉注歌咏吕洞宾传说的原因
第四章 潘辉注诗歌中的三国人物形象
第一节 潘辉注的三国人物纪咏诗分析
一、曹操之“奸伪”与关羽之“千秋”
二、尊蜀汉而略孙吴
第二节 潘辉注笔下曹操与关羽形象两极对立的原因
一、曹操奸伪化及在越南的形象
二、关羽成圣并在越南流传
结语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71307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K207.8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潘辉注的生平及著作
第一节 家庭背景及生平
第二节 使华行程考
一、来程路线考
二、去程路线考
第三节 著作考
一、史学著作
二、地理游记
三、文学著述
第二章 潘辉注对潇湘八景诗的继承与发挥
第一节 《潇湘八景咏》考释
一、序解
二、潇湘八景咏
第二节 潘辉注《潇湘八景咏》特色分析
一、诗题名称的变化
二、诗词结合的书写方式
三、异域文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 潘辉注笔下中华名楼与神仙传说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他者视野下的江南两大名楼
一、岳阳楼小史及潘辉注的歌咏
二、黄鹤楼小传及潘辉注的描写
第二节 吕洞宾传说流传史及潘辉注歌咏的文化心理因素
一、吕洞宾传说及其在越南的传播
二、潘辉注歌咏吕洞宾传说的原因
第四章 潘辉注诗歌中的三国人物形象
第一节 潘辉注的三国人物纪咏诗分析
一、曹操之“奸伪”与关羽之“千秋”
二、尊蜀汉而略孙吴
第二节 潘辉注笔下曹操与关羽形象两极对立的原因
一、曹操奸伪化及在越南的形象
二、关羽成圣并在越南流传
结语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辉;;潘辉作品[J];美与时代(中);2017年06期
2 梁允华;;潘辉注及其《历朝宪章类志》评介[J];东南亚纵横;2014年12期
3 倪文娟 ,科尔 ,叶子;潘辉:准备好了,就慢慢来吧![J];文化时空;2003年03期
4 潘辉聪;罗晃潮;;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概貌[J];印度支那;1987年04期
5 杨保筠;;潘辉注和《历朝宪章类志》[J];印度支那;1988年01期
6 科尔沁夫;潘辉:在梦想的人[J];国际音乐交流;2002年12期
7 成思佳;;从大陆王国到海岛殖民地——以越南阮朝学者潘辉注及其江流波之行为中心[J];史林;2017年04期
8 但丁;;谁是你的客户?[J];江西农业科技;2005年10期
9 侯晓刚;;瑕疵英雄[J];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2年06期
10 张红超;;六普里的幸福夫妻档[J];数据;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晶晶;潘辉注《华轺吟录》《华程续吟》考论[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张文亮;越南后黎朝后期的“黎皇郑主”体制[D];郑州大学;2007年
3 何哲;越南使臣眼中的清代湖南社会风貌[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4 李标福;清代越南使臣在华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1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