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五四”乡土书写的经典化研究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经典与经典化问题概述
0.2 《中国新文学大系》助力“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
0.3 研究综述
0.4 选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1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生成语境与“五四”时期乡土问题的凸显
1.1 “声光化电”之后:20 世纪初上海出版业的繁荣与市场化
1.2 集经典以抗逆潮:抵抗文化“围剿”与复古逆流
1.3 呼唤经典与求同存异:《中国新文学大系》产生的文化语境
1.3.1 白话文的实绩与“假性”的“经典真空”
1.3.2 论争纷扰与自我确证诉求的同一
1.4 “五四”前后乡土问题的凸显与乡土书写的勃兴
2 创作模式的确立:《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辑理念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
2.1 “地方色彩”与“地上的愤懑”:写实主义大纛下的编辑理念
2.2 题材内容:“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2.3 主题思想:启蒙与怀乡
2.4 人物形象:具有二重身份特征的农民
2.5 情节结构:乡土悲剧
2.6 “打平天下”与“乡土写实”:《大系》创作模式的确立与乡土书写经典化的奠基
3 乡土小说社团及作家的登场:《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
3.1 会社史料:反对“消遣”的文艺观与乡土书写的发生
3.2 作家小传:“五四”乡土小说家的剪影与登场
3.3 言简义丰与整体建构:史料对“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的补强
4 指认批评范畴与建构批评标准:《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
4.1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应用:写实主义乡土书写的入围与经典化
4.2 作为征候的批评范畴:指认批评范畴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
4.2.1 现实主义与文学大众化的征候:“典型”与“地方色彩”批评范畴
4.2.2 以笔怀乡:“侨寓者”批评范畴与乡土书写的发生
4.3 写实的偏重与艺术的“偏枯”:建构批评标准与“五四”乡土书写经典化
4.3.1 写实与技法并重:反对“观念化”写作
4.3.2 重视描写“全般社会现象”,反对表现“个人一角”
4.3.3 启蒙与“强有力”的文学:重视“人的文学”的抗争性
4.3.4 写实之外:非现实主义乡土书写的隐退
4.4 现实主义批评对乡土书写经典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5 《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乡土小说经典化的反思
5.1 文学史经典还是文学经典:《大系》文学史意义再考察
5.2 《中国新文学大系》对乡土抒情小说的有意遮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轶;;“欧化”“地方色”与“世界性”——论“五四”乡土批评理论的初创[J];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08期
2 南帆;;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权力博弈[J];学术月刊;2012年01期
3 鲁枢元;;国民性改造与乡土文学反思[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4 陈运贵;;集体无意识与国民性批判——关于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一种解读[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赵毅衡;;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J];文艺研究;2007年12期
6 王宁;;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7 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J];现代中国文学论丛;2007年00期
8 余荣虎;;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秦艳华;;赵家璧的“选择”意识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J];编辑学刊;2007年01期
10 王宁;;经典化、非经典化与经典的重构[J];南方文坛;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恒;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玉兰;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经典化意义与局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喆;《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集·导言》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石中华;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中的批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4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