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经》“赋”艺术探析

发布时间:2020-11-12 19: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民们为了更好地表达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和热爱,摸索出了“赋、比、兴”这样质朴而高妙的诗歌表现手法,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一幅幅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画面,被誉为时代的“大百科全书”。《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既使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繁荣与活力,又促动了先民更加深入观察和认知万事万物的标与本,努力联想和辨别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相镜射,从而更好地认知、观照自我。从而文学艺术与生活生命有了频繁地互动,二者结合密切。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以深入认识“赋”的本质及其学理内涵为主要目的,分析了“赋”在《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功能;进一步总结了“赋”在万事万物以及生活中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从而对“赋”所蕴含的物我关系进行了总结。第二部分以“赋”对“兴”的影响为主,通过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首先梳理“兴”在深化题旨时“赋”的作用;其次总结了“兴”在起情时“赋”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赋”对“比”的影响,首先明确“赋”对“比”不同表现方式的影响;其次分析“赋”在“比”附理时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探讨“赋”的艺术垂范,突出“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学位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一、关于《诗经》中“赋”的认知
    (一)从“隐”到“显”
    (二)“赋”的学理内涵
        1.“赋”的“格物”属性
        2.“赋”的“致知”属性
        3.“赋”体现的抽象普遍性
        4.“赋”体现的物我关系
二、《诗经》中“赋”对“兴”的影响
    (一)“赋”辅“兴”深化题旨
    (二)“兴”以“赋”为起情之先导
三、《诗经》中“赋”对“比”的影响
    (一)“比”之“显、隐”以“赋”为依托
    (二)“赋”为“比”附理之基础
四、“赋”的艺术垂范
    (一)“赋”对屈赋的影响
    (二)汉赋对“赋”的继承
    (三)“赋”对汉代乐府诗歌的浸染
    (四)后代诗词对“赋”的接受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成;评李子伟的《诗经译注》[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2 李丽文;;江荫香《诗经译注》研究[J];诗经研究丛刊;2013年02期

3 谭代龙;;周振甫:《诗经译注》[J];华西语文学刊;2009年00期

4 郭全芝;;向熹《诗经译注》与其上古语言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郭全芝;;向熹先生《诗经译注》初探[J];诗经研究丛刊;2015年01期

6 刘俊一;怎样给《诗经》注音——评袁梅《诗经译注》[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黄学治;叶珺;;“爬着去救人”?[J];咬文嚼字;2011年08期

8 钱公煜;;《诗经译注》管窥[J];读书;1987年05期

9 罗庆云;;《诗经》“谌”、“忱”新解[J];诗经研究丛刊;2009年01期

10 傅炳熙;备课存异三则[J];殷都学刊;198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学敏;《诗经》“赋”艺术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姚志国;《诗经》“女性作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1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1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