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元代“春秋左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21:55
   《左传》是儒家核心经学典籍,深受历代学者的关注。《左传》学自汉代时崛起并逐步发展,共经历了魏晋、唐代和宋代三个发展高峰,之后进入元代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元代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家政权进入了蒙古人手中,其“春秋左传”学的研究也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状况。元代统一之后,统治者实行“以儒治国”的文化政策,积极招揽儒生。南儒赵复北上为北方带来了程朱之学,加上元代科举考试的恢复和学校书院的建立,程朱之学得到广泛传播,“春秋左传”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得到较大的发展。宋室南渡后,宋儒的学术活动多集中在江浙行省一带,而元儒大体师承宋儒而来,故元代“春秋左传”学学者及学派的地域分布多集中在浙江、江西、安徽地区。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宋代胡安国《春秋胡氏传》受到元代学者的大力推崇,影响了元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而朱熹作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虽无《春秋》经传学专著,但其观点不仅影响了元代《春秋》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左传》学的进步。此外,元代《左传》学的研究还出现了文学解读倾向,这为后世《春秋左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左传》作为经典的叙事文学著作,对元代叙事文学的影响十分深刻,主要体现在戏曲、小说和叙事散文等方面。元代戏曲对《左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叙事观念方面,戏曲作者继承了《左传》的叙事观念,强调在著作中展示出传统的道德意识。在内容方面,元代戏曲吸收了《左传》部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学加工。在叙事艺术方面,元代戏曲既继承了《左传》梦境描写法和多样化的叙事手法,也显示出以限知视角为主的叙事视角以及情节结构程式化等新特征。在写人艺术方面,元代戏曲沿袭了《左传》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写人手法,其人物形象呈现出类型化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与《左传》相比元代戏曲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解放。元代小说包括文言小说和话本。文言小说继承了《左传》注重现实描写的方法,沿袭了《左传》的叙事观念、全知叙事视角以及多样化的写人手法。而话本则主要效仿了《左传》的叙述体例和“春秋笔法”,形成了以散文体为主、间杂韵文和诗词的叙事方式。而元代叙事散文则直接沿袭了《左传》的存史意识,强调文道并重的思想观念,继承并发展了《左传》的议论手法,形成夹叙夹议的新叙述形式。总之,元代“春秋左传”学是对宋代“春秋左传”学的继承发展,虽然总体成就不高,但元代“春秋左传”学是“春秋左传”学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在宋代“春秋左传”学与明代“春秋左传”学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清代“春秋左传”学乃至民国“春秋左传”的形成和存在也产生间接的影响。
【学位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缘起
    二、元代“春秋左传”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元代“春秋左传”学兴起的渊源背景
    第一节 早期“春秋左传”学的发展演变
        一、经传并进到《左》学之兴——汉魏“春秋左传”学
        二、以《左》为尊到舍传求经——唐代“春秋左传”学
        三、“春秋左传”学的政治化——宋代“春秋左传”学
    第二节 元代“春秋左传”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儒学在元代的发展
        二、元代的科举与学校
        三、夹缝中生存的儒生
第二章 元代“春秋左传”学的时空分布与思想倾向
    第一节 重要学者及其著作概述
        一、元代前期“春秋左传”学(1234 年-1315 年)
        二、元代后期“春秋左传”学(1316 年-1368 年)
    第二节 元代“春秋左传”学地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一、南盛北衰
        二、浙、赣、皖为学术中心
        三、书院地理分布与元代“春秋左传”学
    第三节 元代“春秋左传”学研究的思想倾向
        一、以“胡学”为尊的治经思想
        二、朱学与元代《春秋》经传学
        三、元代“春秋左传”学研究的其它思想倾向
第三章 元代叙事文学对《左传》的接受
    第一节 元代戏曲对《左传》的文学接受
        一、对《左传》叙事观念的继承
        二、文学素材的撷取
        三、对《左传》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四、对《左传》写人艺术的继承与重构
    第二节 元代小说对《左传》的接受
        一、文言小说
        二、讲史话本
    第三节 元代叙事散文对《左传》的接受
        一、散文中的存史意识
        二、文道并重的思想观念
        三、议论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章 元代“春秋左传”学的整体特征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元代“春秋左传”的整体特征
        一、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二、思想倾向分化明显
    第二节 元代“春秋左传”学的历史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君;;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J];工会博览;2018年32期

2 王丛;;苏格拉底与孔子[J];内蒙古教育;2017年05期

3 王友;;言至巧,行至圣——《橘逾淮为枳》细读[J];语文学习;2017年04期

4 佚名;;老马识途凭经验[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7期

5 赫兴无;;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16期

6 陈立;;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J];贵州教育;2012年09期

7 钱林书 ,陈庆伟;春秋时期主要区域图[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1期

8 朱增力;;春秋时期盟约礼制考——以《左传》中的会盟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年06期

9 刘梅;;春秋时期“名器观”的历史内涵[J];中州学刊;2017年07期

10 李万军;;春秋时期两次“弭兵”之比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2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陈筱芳;春秋宗教习俗[D];四川大学;2004年

5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8 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9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黄鸣;春秋时代的文学与文学活动[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瑾芳;叙说与狂想—琵琶协奏曲《春秋》的结构布局、主题及演奏实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9年

2 任丽超;《左传》所载婚姻问题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王一仲;试论《左传》战争叙事中的礼制[D];吉林大学;2019年

4 刘畅;论春秋时期的“政治宽容”[D];河南大学;2019年

5 刘阳杰;春秋执政卿文学文献活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张祚晗;《左传》君臣对话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7 张浩;春秋时期的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治道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李娟;元代“春秋左传”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9 刘芳;春秋出奔者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卫勇;春秋时代“德”观念的考察[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