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雕版印刷媒介与明代通俗文学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0-11-13 15:23
   每个时代的科技进步必然使媒介也相应地发展与变化。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人们的感受方式、生活方式都随之变化,而且媒介作为中介力量对文学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媒介与文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广为人知,雕版印刷术具体出现在什么时候,史书并无里程碑式的明确记载。但是经历了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雕版印刷术作为明代的主流媒介,其技术已经达到顶峰。同样,通俗文学在明代的蓬勃发展,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毋庸置疑,雕版印刷媒介的推广对通俗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以雕版印刷媒介为关键,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雕版印刷媒介的推广与明代通俗文学之间的关系。整篇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明代媒介的宠儿??雕版印刷。通过梳理雕版印刷技术从产生、发展到繁盛三个阶段,并且比较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抄本传播这三者的特征,分析虽然活字印刷在宋代已经出现,但是雕版印刷技术在宋代以后的漫长媒介历史中仍然占据印刷市场主流的原因。旨在从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到明代雕版印刷的不断变化中来阐释雕版印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其与通俗文学的关系。第二章,由口头传播向书面传播的偏向:雕版印刷媒介下的明代通俗文学。在雕版印刷媒介的推广下,明代的通俗文学由口头传播到书面传播。通过对比口头传播时代和书面传播时代的通俗文学的不同特征,分别统计明代戏曲和小说这两种文体的数量和内容,表现明代通俗文学在雕版印刷媒介的推广下所带来的新变化。第三章,雕版印刷媒介和文学变革:明代通俗文学的经济效应和语言转变。通过分析通俗文学的商品化、生活化、平民化,阐释明代通俗文学在雕版印刷技术的影响下,由上层文人创作为主转为由下层文人创作为主;以抒情言志、高雅风流为主转为以追逐经济利益、迎合市民情趣为主;由文言创作、精简为务为主到白话通俗、篇幅不断增加为主;由统治阶层的内部悲欢离合为主到反映下层的生活和反抗为主,从而丰富了通俗文学的内涵。第四章,新媒介的竞争与垄断:明代通俗文学对主流文学的冲击和困局。主要阐释雕版印刷媒介推广下的基层民众的思想和心理变化,通俗文学的发展对主流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打破了高雅文学垄断文坛的局面以及其发展困境,将媒介变革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传播媒介的变革使社会文化和媒介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838;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代媒介的宠儿——雕版印刷
    第一节 雕版印刷的发展历程
        一、隋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的兴起
        二、宋元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
        三、明代——雕版印刷的繁盛时期
    第二节 文学传播的技术控制:雕版成为明代主流媒介的原因
        一、雕版印刷媒介的优势
        二、活字印刷时代的困惑
第二章 由口头传播向书面传播的偏向:雕版印刷媒介下的明代通俗文学
    第一节 通俗文学界定及其概况
        一、通俗文学及其特征
        二、通俗文学的传播概况
    第二节 听觉感知:通俗文学在印刷时代前的口耳传播模式
        一、汉代说唱到魏晋时期通俗故事
        二、唐代“变文”、“说话”
        三、宋元话本
    第三节 视觉感知与逻辑思维:明代通俗文学的勃兴
        一、明代戏曲之流行
        二、明代小说的兴盛
第三章 雕版印刷媒介和文学变革:明代通俗文学的经济效应和语言转变
    第一节 雕版印刷媒介与经济:通俗文学的商品化
        一、明代坊刻的兴盛
        二、雕版媒介的发展和市井社会的层次需求
        三、雕版媒介的助推与通俗文学走向“消费”
    第二节 雕版印刷媒介与审美:通俗文学的浓郁生活气息和反主流意识
        一、明代通俗文学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明代通俗文学的反主流意识
    第三节 雕版印刷媒介与语言通俗化:通俗文学的白话创作和平民化语言
        一、明代通俗文学的白话创作形式
        二、明代通俗文学的地方性风格
第四章 新媒介的竞争与垄断:明代通俗文学对主流文学的冲击和困局
    第一节 雕版印刷媒介导致竞争:通俗文学对主流文学的冲击
        一、雕版印刷媒介打破士人阶层垄断文坛的局面
        二、逆向传播:通俗文学的“由俗入雅”
    第二节 雕版印刷媒介与地位的改变:平民精英化及其对主流审美的影响
        一、传播的共享:明代平民阶层精英化
        二、通俗文学对精英阶层审美趣味的影响
    第三节 媒介与文化的垄断:通俗文学传播的发展和困境
        一、明代通俗文学对高雅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二、新的垄断和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困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美芬;;浅析通俗文学的重要意义[J];儿童发展研究;2013年04期

2 石娟;;朱联保《在上海世界书局工作的回忆》的三次发表——兼及世界书局通俗文学出版的再评价[J];现代出版;2019年02期

3 孔肖四;吴家荣;;中国当代通俗文学兴起原因及其得失[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年11期

4 石娟;;何以流行,如何经典?——市场运作视角下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媒介价值评估功能初探[J];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01期

5 汤哲声;;何谓通俗:“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概念的解构与辨析[J];学术月刊;2018年09期

6 王振;;互文空间中的钩沉与建构——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J];东吴学术;2017年05期

7 刘安海;;题材与通俗文学的文学品位[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南志刚;;当代通俗文学的“规范化”管理尝试及其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05期

9 方贤绪;回归与必然——略论新时期通俗文学勃兴之原因[J];六安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10 郭振兰;通俗文学的生存空间[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洁;美学视野下中国当代通俗文学批评的局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晴晴;雕版印刷媒介与明代通俗文学的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牛婷婷;新时期通俗文学批评研究(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D];南京大学;2014年

3 赵彤;转折时期通俗文学的命运[D];厦门大学;2017年

4 叶蓉;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心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诺曼;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现象思考[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坚;华丽诡异 哀艳繁华[D];安徽大学;2006年

7 陈玲玲;大众意识与精英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8 张红梅;意识形态与通俗文学[D];厦门大学;2006年

9 侯向学;通俗文学视野下的网络类型小说价值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赵启鹏;人民英雄和江湖侠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2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2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