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世纪王安忆小说的隐喻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8:52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颇有建树的作家。进入新世纪,王安忆的作品以传统叙事为基础,不断探索隐喻叙事的新模式。作为一名与时俱进、思辨求新的作家,王安忆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扎扎实实的“人”的文学。《长恨歌》之后,王安忆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始终走在文学潮流的前端,以多变的风格书写自己眼中的当代文明。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安忆近十部中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聚焦作品中隐喻叙事的艺术手法,剖析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精神荒原,展现作家创作的价值追求。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景观的扫描”,从新世纪王安忆小说叙事的发展轨迹、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人物群像、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创作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此透析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对隐喻叙事的探索。第二章“新世纪王安忆隐喻小说的表现形态”,从人物隐喻、情节隐喻、主题隐喻三个方面紧扣文本归纳作家隐喻叙事的深层意蕴。第三章“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价值意义”,从王安忆式隐喻叙事的精神追求和王安忆隐喻式小说的现代意蕴两个方面解读作家创作的价值追求。本论从王安忆笔下塑造的各色人物入手,通过文本细读,体悟作者笔下城市接纳的新移民、城乡驱逐的边缘人、城市原住民中的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作者日常生活化的隐喻叙事中感受时代变迁对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底层群体的影响。同时,运用隐喻叙事理论及语言学相关理论解读文本,试图探寻作者作为精英作家代表对城市与文明的哲思。王安忆始终忠于内心,拒绝一切标签化写作,清醒地秉持着传统文学创作的信仰,将艰深与浅显,隐喻与张扬巧妙融合,保持作品可读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引发读者思考,她的作品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王安忆及其作品述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选题思路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景观的扫描
    第一节 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发展轨迹
        一、探索性文本:《富萍》
        二、实验性文本:《遍地枭雄》
        三、成熟性文本:《匿名》
    第二节 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人物群像
        一、城市接纳的新移民
        二、城乡驱逐的边缘人
        三、城市原住民中的小人物
    第三节 新世纪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创作策略
        一、隐喻叙事的连接效应
        二、隐喻叙事的诗性效果
        三、隐喻叙事的语篇统摄功能
第二章 新世纪王安忆隐喻小说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人物隐喻
        一、《遍地枭雄》中小人物的隐喻:历史的戏说者
        二、《匿名》“主人公”的隐喻:从“他”到“老新”
    第二节 情节隐喻
        一、《遍地枭雄》中绑架案的隐喻:身份的焦虑
        二、《匿名》中落水案的隐喻:自我救赎的失败
    第三节 主题隐喻
        一、“林窟”的隐喻:对原始文明的寻找
        二、“新世界”的隐喻:对现代文明的探寻
第三章 王安忆小说隐喻叙事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王安忆式隐喻叙事的精神追求
        一、从“书写城市”到“书写文明”的飞跃
        二、“精英意识”的坚守者
    第二节 王安忆隐喻式小说的现代意蕴
        一、关注当代青年的精神困境
        二、对当代文学发展问题的忧思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忠;;小说文本构建与隐喻叙事[J];外语教学;2015年06期

2 杨庆祥;;阿三考——由《我爱比尔》兼及王安忆的写作症候[J];文艺研究;2015年04期

3 高兴;;寻找“上海”:文化记忆理论与上海文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5 陈晓明;;在历史的“阴面”写作——试论《长恨歌》隐含的时代意识[J];文学评论;2013年06期

6 杨庆祥;;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J];文艺研究;2013年08期

7 陈思和;;批评与创作的同构关系——兼谈新世纪文学的危机与挑战[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3期

8 程瑾涛;刘世生;;作为叙事治疗的隐喻——以《简·爱》为例[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9 李新艳;;有意疏离 无意契合——从文学史角度看王安忆1990年以来的创作转型[J];当代文坛;2012年01期

10 程光炜;;小镇的娜拉——读王安忆小说《妙妙》[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莺;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芹;论王安忆21世纪小说的女性意识[D];云南大学;2015年

2 张潇晖;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艳;张爱玲小说中“女人隐喻”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郜雪;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成长叙述[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济洲;莫言小说中的诗性隐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栩;身体的隐喻:张玉清少年小说创作的叙事伦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佳;非女性主义立场下的性别观照[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雨晔;论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上海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芳;日常生活的诗意建构[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史妍;经验话语的建构与成长故事的诉说[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2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2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