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20世纪80到90年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0-11-17 22:23
   20世纪的中国风起云涌,在波折起伏中走完了百年历程。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时期”,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潮都发生了巨变。本文立足于20世纪80到90年代这20余年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从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中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自然意识的觉醒唤醒了女性身体意识的发展和对爱情的重新肯定;女性受社会解放与“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重新站在“人性”觉醒的立场上强调对女性人格尊严的重视,实现了女性意识在文化层面的觉醒;女性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确认自身价值,提升女性地位,实现了女性意识在社会层面的觉醒。20世纪80年代女性意识的发展实现了在自然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统一。相比20世纪80年代以集体意识为主导的女性写作,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发展受市场经济和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女性意识表达趋向多样化。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并开始重视私人情感的表达,并出现了以“身体写作”为典型代表的个人化写作,在张扬女性个性觉醒的同时,也出现了女性意识向自然层面复归的倾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现实发展状况及其相关文学作品,综合分析女性意识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全面觉醒之后在90年代向自然层面复归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找出女性意识的健康发展路径。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了“五四”至“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变迁。“五四”启蒙运动奠定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开端,这一阶段,女性摆脱封建意识形态下的身心束缚,社会地位日渐提高,客观上促进了女性主体地位的提升和对自我的认同,为女性意识在80、90年代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章归纳了女性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特点,80年代是女性意识发展的辉煌时段,宽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女性意识的全面发展。受主流文化、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女性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然、社会、政治、文化几个层面的统一,既为90年代女性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找寻女性健康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第三章阐明了在了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芜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部分女性为强调自我过分展示女性私人生活误入歧途。这一章总结了这个阶段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并发现90年代女性意识在个人化表达和多样化表述方面对80年代形成超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开始向市场和大众文化臣服。第四章通过对比80和90年代女性意识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90年代相对80年代女性意识的超越与局限,阐述了由于主流文化控制力减弱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文化盛行,“人文精神”逐渐退出社会文化中心地带,大众文化兴起,促成了90年代女性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和向自然身体层面的复归。第五章基于对不同阶段的女性意识觉醒状况的了解,结合女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女性问题的认识,试图超越性别的狭隘局限,找寻女性全面发展的最终路径,即在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女性自然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相关概念辨析
    二 选题依据
    三 研究现状
第一章 “五四”至“文革”女性意识的浮沉
    一 “浮出历史地表”的“五四”女性文学
    二 夹缝中怒放的女性文学之花——以丁玲为例
    三 “十七年”到“文革”——“无性别”的女性
第二章 “新启蒙”意识下的80年代女性文学
    一 作为思想启蒙的女性意识
    二 “社会主义新女性”——追求个人独立
    三 爱情和欲望——女性意识的诺曼底登陆
第三章 众神狂欢下的90年代女性文学
    一 “多元化”的女性写作视角
    二 个人化写作的内外两个向度
    三 “身体写作”与女性意识的异化
第四章 80和90 年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分析
    一 集体意识与个体主义
    二 启蒙话语与实用取向
    三 理想主义与物欲至上
第五章 女性文学的发展前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一 “双性同体”和“超性别意识”
    二 女性意识觉醒:理论与现实的交汇
    三 女性解放的途径:以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为立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文蔚;;人文精神与直辖意识感言[J];新重庆;2006年09期

2 卜建华;;人文精神在图书馆中的作用[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年02期

3 谭新生;;培育崭新人文精神 打造重庆一流强镇——学习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体会[J];决策导刊;2006年11期

4 杨犁民;;人文精神的物化与物化的人文精神[J];新重庆;2006年12期

5 曹成利;;广播电台新闻人文精神式微与构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6 田雯;;从人文精神看和谐校园建设[J];南方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7 蔡子团;;让人文精神走进美术新课程[J];西江教育论丛;2005年02期

8 王士恒;;对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解读——一种历史与时代的角度[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郭婷;;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3年05期

10 有仁;;当前人文精神的流失[J];炎黄纵横;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2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桂芳;数字化技术时代中国人文精神解读[D];东北大学;2008年

4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5 何佳;中国古代的造物人文观[D];苏州大学;2013年

6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9 邓福庆;和谐文化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田晓山;姑息医学之人文化成[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20世纪80到90年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9年

2 刘瑶;人文精神大讨论与90年代的思想分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晓玮;探析成长电影的温情叙事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宁;探析现实主义人物油画的“人文精神”及对我创作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5 王鹏;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张磊;基于人文精神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18年

7 高珊;基于人文精神的现代办公园区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8 宋浩;凸显人文精神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年

9 肖娴;人文精神培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温琳;再论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及其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7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7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