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改编戏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8:21
李渔以其在戏剧创作与理论研究上的成就而知名,专论《闲情偶寄》更是脍炙人口之作;同时,他也具有作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的一面。站在小说家的角度,李渔所创“无声戏”的概念,令他笔下这两种文学样式联系得异常紧密,李渔的诸多戏剧皆由其小说脱胎而成。站在文学评论的角度,李渔在对前代的他者创作进行鉴赏、评点之余,更推陈出新,对这些既存作品施行个性化的改编和改造,将属于自身的审美情趣直接实践于前人的土壤上。对研究者而言,如能拨云见雾、洞察原本与李渔改编作品间的种种区别,势必能对李渔的文学创作观念拥有更为科学的认识。本文尝试对李渔戏剧中具有蓝本或前身的改编作品进行直接的比较研究,从同一原始材料出发,从情节、结构、角色、主旨等方面详细分析李渔改编作品前后的变化,从而探讨其改编原则和具体操作手段,以期对李渔戏剧创作观念做出清晰的辩证。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将原本和戏剧改编本都完全出自李渔自身所作的四部内部作品作为比较对象,以情节、角色、结构为中心探讨其叙事操作方法、以主题思想为中心的探讨其文本价值取向,直观审视其改编前后的变化,从而揭示李渔在小说创作与戏剧创作上的差异。第二章:以戏剧蓝本非李渔所作的他者作...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李渔对自身作品的改造
第一节 小说与改编戏剧的叙事操作差异
第二节 小说与改编戏剧的价值取向差异
第二章 李渔对前人作品的改编
第一节 对柳毅故事与煮海故事的改编
第二节 李渔对前人戏剧作品的改编
第三章 从李渔的改编看其戏剧文学观
第一节 主题多样化
第二节 审美世俗化
第三节 严肃情节喜剧化
第四章 李渔戏剧改编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向才子佳人题材的转化
第二节 社会观察角度的广阔化
第三节 人物关系的紧密化与结构的对称化
第四节 剧情合理化与演出便利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藏黑水城文献《周易十二钱卜法》初探[J]. 赵坤. 西夏研究. 2016(01)
[2]中国古代三类班社论[J]. 解玉峰. 南大戏剧论丛. 2015(02)
[3]论《尼山萨满传》中的清代巫觋治病及其他[J]. 刘世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4]唐宋寺院的茶筵﹑茶会和茶汤礼[J]. 周建刚.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01)
[5]小说对称美的极致——论李渔《十二楼》在小说美学史上的意义[J]. 朱明秋.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6]李渔对前人创作的戏曲改编初探[J]. 骆兵. 艺术百家. 2004(02)
[7]李渔小说艺术成因论[J]. 王正兵.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8]李渔小说创作思想的利与弊[J]. 汤妙. 皖西学院学报. 2004(01)
[9]灾难禳解故事中的习俗流传[J]. 陈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3(04)
[10]李渔小说创新论[J]. 王正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2)
博士论文
[1]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 高源.山东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柳毅故事嬗变研究[D]. 胡秀峰.辽宁大学 2012
[2]古代戏曲同题材作品的文化嬗变与传播接受[D]. 姜涛.山西大学 2010
[3]吴越民间水神信仰研究[D]. 沈松柏.温州大学 2009
[4]明代才子佳人传奇研究[D]. 张帆.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89804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李渔对自身作品的改造
第一节 小说与改编戏剧的叙事操作差异
第二节 小说与改编戏剧的价值取向差异
第二章 李渔对前人作品的改编
第一节 对柳毅故事与煮海故事的改编
第二节 李渔对前人戏剧作品的改编
第三章 从李渔的改编看其戏剧文学观
第一节 主题多样化
第二节 审美世俗化
第三节 严肃情节喜剧化
第四章 李渔戏剧改编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向才子佳人题材的转化
第二节 社会观察角度的广阔化
第三节 人物关系的紧密化与结构的对称化
第四节 剧情合理化与演出便利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藏黑水城文献《周易十二钱卜法》初探[J]. 赵坤. 西夏研究. 2016(01)
[2]中国古代三类班社论[J]. 解玉峰. 南大戏剧论丛. 2015(02)
[3]论《尼山萨满传》中的清代巫觋治病及其他[J]. 刘世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4]唐宋寺院的茶筵﹑茶会和茶汤礼[J]. 周建刚.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01)
[5]小说对称美的极致——论李渔《十二楼》在小说美学史上的意义[J]. 朱明秋.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6]李渔对前人创作的戏曲改编初探[J]. 骆兵. 艺术百家. 2004(02)
[7]李渔小说艺术成因论[J]. 王正兵.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8]李渔小说创作思想的利与弊[J]. 汤妙. 皖西学院学报. 2004(01)
[9]灾难禳解故事中的习俗流传[J]. 陈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3(04)
[10]李渔小说创新论[J]. 王正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2)
博士论文
[1]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 高源.山东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柳毅故事嬗变研究[D]. 胡秀峰.辽宁大学 2012
[2]古代戏曲同题材作品的文化嬗变与传播接受[D]. 姜涛.山西大学 2010
[3]吴越民间水神信仰研究[D]. 沈松柏.温州大学 2009
[4]明代才子佳人传奇研究[D]. 张帆.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898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