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朦胧诗语言的表达阈限及其变构的可能性——以“镜子”语象的分析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09 02:47
  朦胧诗的语言存在着表达的阈限,通过分析"镜子"语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语言意识的"不自主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诗意/失意"的悖谬空间。这种表达的阈限在继起诗人的写作中得以改变,他们通过"多义性"语言的建构,在增强"镜子"语象表现力的同时,也为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写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式参考。这种研究并非是以朦胧诗之后的诗歌来否定朦胧诗的写作,而是通过运用自觉的"诗歌史"意识,一方面凸显出朦胧诗作为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的"起源"属性,另一方面则在某种程度上建立起不同阶段诗歌写作之间的"对话"关系。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年02期 第189-195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朦胧诗写作的“镜式”空间
二“镜中”的语言意识:语言的“不自主性”
三“诗意”的对抗,抑或“失意”的延展
四语言“多义性”的变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洋淀琐忆[J]. 宋海泉.  诗探索. 1994(04)



本文编号:2906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06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