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儿童小说中的生命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5:13
黄蓓佳是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在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两个领域中各有成就。特别是她的儿童小说深受小读者的喜爱,在国内外各个儿童文学奖项中获奖无数。她的作品从心出发,真情书写,深切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体验。生命作为一种有机的存在物,它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性内容和社会性内容,生命体验是人类自身对自我生命的感受、反思与审视,是对生命普遍性和个别性的感知与概括,是人类对自我内在生存的切入与探察。对黄蓓佳来说,儿童是她观察生命的审美符码,黄蓓佳的儿童文学以审美性视角聚焦于儿童的生命体验,揭示了儿童生命内蕴的真善美,把儿童生活、儿童经验、儿童情感提升为人类理想的存在形式,把童真、童心、童趣、童乐作为生命的内在目的。而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负载了作家理想的人格想象,实现了对生命价值、意义的回归叙述。本论文共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黄蓓佳的文学创作情况和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地位。综述之前的研究者们对她的儿童小说的研究程度、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分析总结了研究所欠缺的地方,并点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探究童眸中的生命主题,分析黄蓓佳小说中生命体验的内涵。深厚的亲情和奇幻的友情是生...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童眸中的生命主题
1.1 温情与爱
1.1.1 深厚的亲情
1.1.2 奇幻的友情
1.2 成长与痛
1.2.1 生命面对现实伤痛
1.2.2 生命跨越历史伤痛
第二章 生命空间与儿童生命体验
2.1 游戏空间的童真体验
2.1.1 街巷空间的童趣
2.1.2 乡土空间的童乐
2.2 大自然中的生命体验
2.2.1 景物描摹下的物人交感
2.2.2 与动物生命的灵性相通
2.3 世俗空间中的生命体验
2.3.1 风俗美之和谐愉悦
2.3.2 “食”之精神幸福
第三章 儿童生命体验书写的探源
3.1 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观
3.2 对童年生命经验的再叙
3.3 故乡情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小说空间意象的形态特征与文化意蕴[J]. 郭茂全.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2)
[2]洗尽铅华的童年烛照——评黄蓓佳长篇儿童小说《童眸》[J]. 谈凤霞.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1)
[3]论儿童小说《天蓝色的彼岸》《我飞了》中的死亡叙事[J]. 徐琰. 昆明学院学报. 2015(04)
[4]生命意识与文艺创作[J]. 杨守森. 文史哲. 2014(06)
[5]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中的乡土儿童形象分析——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为例[J]. 陆敏洁. 文教资料. 2014(29)
[6]温暖人心的诗意诉说——初探黄蓓佳的儿童世界[J]. 戴丹. 文教资料. 2013(29)
[7]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J]. 方卫平. 文艺争鸣. 2012(10)
[8]论黄蓓佳儿童小说的诗化叙事[J]. 孙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7)
[9]黄蓓佳儿童小说的叙事策略探析[J]. 周舒畅. 名作欣赏. 2012(03)
[10]用文学温暖人类的心——兼论黄蓓佳的创作风格与创作心理[J]. 张春红. 语文知识. 2011(04)
博士论文
[1]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D]. 田媛.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 王黎君.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成人视野下的儿童文学[D]. 彭志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2]论黄蓓佳的少年成长小说[D]. 薛晓青.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7064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童眸中的生命主题
1.1 温情与爱
1.1.1 深厚的亲情
1.1.2 奇幻的友情
1.2 成长与痛
1.2.1 生命面对现实伤痛
1.2.2 生命跨越历史伤痛
第二章 生命空间与儿童生命体验
2.1 游戏空间的童真体验
2.1.1 街巷空间的童趣
2.1.2 乡土空间的童乐
2.2 大自然中的生命体验
2.2.1 景物描摹下的物人交感
2.2.2 与动物生命的灵性相通
2.3 世俗空间中的生命体验
2.3.1 风俗美之和谐愉悦
2.3.2 “食”之精神幸福
第三章 儿童生命体验书写的探源
3.1 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观
3.2 对童年生命经验的再叙
3.3 故乡情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小说空间意象的形态特征与文化意蕴[J]. 郭茂全.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2)
[2]洗尽铅华的童年烛照——评黄蓓佳长篇儿童小说《童眸》[J]. 谈凤霞.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1)
[3]论儿童小说《天蓝色的彼岸》《我飞了》中的死亡叙事[J]. 徐琰. 昆明学院学报. 2015(04)
[4]生命意识与文艺创作[J]. 杨守森. 文史哲. 2014(06)
[5]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中的乡土儿童形象分析——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为例[J]. 陆敏洁. 文教资料. 2014(29)
[6]温暖人心的诗意诉说——初探黄蓓佳的儿童世界[J]. 戴丹. 文教资料. 2013(29)
[7]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J]. 方卫平. 文艺争鸣. 2012(10)
[8]论黄蓓佳儿童小说的诗化叙事[J]. 孙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7)
[9]黄蓓佳儿童小说的叙事策略探析[J]. 周舒畅. 名作欣赏. 2012(03)
[10]用文学温暖人类的心——兼论黄蓓佳的创作风格与创作心理[J]. 张春红. 语文知识. 2011(04)
博士论文
[1]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D]. 田媛.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 王黎君.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成人视野下的儿童文学[D]. 彭志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2]论黄蓓佳的少年成长小说[D]. 薛晓青.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7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0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