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民俗中没有母题而有象征——兼谈“叶限”故事与仪式的象征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23 14:02
  对母题概念的界定与讨论始终是民俗学研究故事或叙事的一个核心问题。美国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思针对母题概念发表过多篇文章,最后提出了民俗中没有母题,而只有属于每个文化体系的内在象征的观点。本文通过中国的叶限故事等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将此观点扩延到仪式象征的分析问题,继而提出,在分析仪式象征时要以最小有意义行为单元为分析前提,而不应将单一的仪式行为,或类似母题的结构上的最小单一符号,作为仪式分析的出发点。因为最小有意义行为单元是一系列行为,是一个行为群,是基于特定文化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象征意义符号,不能以静态或僵化的视角去分析其中的单一符号或行为。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母题概念的历史追溯
二、特定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及其意义
三、仪式象征的分析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母题”概念再反思——兼论故事学的术语体系[J]. 漆凌云,万建中.  民俗研究. 2019(04)
[2]纳西族“灰姑娘”型故事研究[J]. 和梦佳.  民族艺林. 2018(01)
[3]民俗认同:民俗学关键词之一[J].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01)
[4]“灰姑娘”型故事研究批评[J]. 李丽丹.  民俗研究. 2016(06)
[5]壮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母题分析[J]. 林安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6]彝族“灰姑娘”型故事《阿诺楚》的类型研究及反思[J]. 李丽丹.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7]琴瑟歌舞祈年丰——龙州县陇峒节侧记[J]. 许晓明.  当代广西. 2010(09)
[8]传统传承中的有效性与生命力[J].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9]“灰姑娘”型故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德国和法国为例[J]. 赵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J].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3)



本文编号:2933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33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