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诗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09:24
缪荃孙(1844—1919)是晚清近代时期著名的学者,精通目录、金石之学,尤好藏书,其治学成果、方法对近代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学界对他的研究仅关注于学术方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诗词创作情况。本文共分五章,其实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其诗词行迹与交游、诗学思想、诗歌创作,第二部分由其编辑的《国朝常州词录》入手,论述其词学思想及词创作情况。第一章考察缪荃孙诗歌行迹与交游,将缪荃孙诗歌创作与交游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未出仕时,第二是在京城做官时,第三是清朝灭亡后。第一阶段缪荃孙与吴侃、杨慧生、汤成彦、姚觐元四人交往比较重要,对其诗歌早期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阶段缪荃孙在京城为官,与当时同光派诗人广泛交游,留存了大量诗篇。第三阶段缪荃孙流寓上海,参与了淞滨吟社、超社、逸社的诗歌唱和活动,其心性也在这时发生了转变。第二章论述缪荃孙诗学思想。第一节探析其诗学思想的转变,何以从“重随园”,到“薄随园重几社”,这与他身处的诗坛环境、学术兴趣指向等都有一定关系。第二节探讨缪荃孙关于诗品与人品、境与诗歌创作关系的论述,缪荃孙重视诗品与人品的结合,认为诗人所处环境对诗歌创作会产生不小...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缪荃孙诗词创作总貌及研究意义
二、缪荃孙诗词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缪荃孙诗歌行迹及交游考
第一节 、马蹄岁月真虚掷——未出仕时
一、已是天涯同作客——同吴侃交游
二、识我泥途里,三薰三沐之——同杨慧生交游
三、龙性嵇中散,蛾眉屈左徒——同汤成彦交游
四、斯文久沦寂,大雅谁扶持——同姚觐元交游
第二节 京洛频年素化缁——廿年宦迹与行吟
一、在京城时
二、在鄂修志与钟山书院
第三节 转瞬沧桑百变更——流寓海上
一、消寒诗会与淞滨吟社
二、超社与逸社
第二章 缪荃孙诗学思想考论
第一节 “仿随园”到“薄随园重几社”之变探析
第二节 诗品与人品、境与诗之关系论
第三节 以诗存史论与推重末世悲音诗作
第四节 对女诗人才情之作的揄扬
第三章 缪荃孙诗歌创作论
第一节 缪荃孙之诗歌创作主题
一、纪乱忧时诗与咏史之作
二、羁旅行役诗与游宴唱和诗
三、咏物诗与题图诗
第二节 徘徊于唐宋间的诗风
一、清末唐宋诗之争与缪荃孙的两首试帖诗
二、缪荃孙诗的“宗唐”体现
三、缪荃孙晚年诗作与宋诗之关系
第四章 《国朝常州词录》及其词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光绪十九年与国朝常州词录的编纂
第二节 《国朝常州词录》序文中的词学思想
第三节 从《词录》所辑词论中看缪荃孙词学思想
第四节 从诸家词作去取看缪选词偏好
附:缪荃孙与宋词校勘
第五章 缪荃孙词社活动考略与词创作研究
第一节 缪荃孙词社唱和活动考略
一、京城词社唱和交游
二、鸥隐、风余词社活动考略
三、冰泉唱和活动考略
第二节 缪荃孙词风承袭及词作审美追求
一、步踵姜张,清空哀婉
二、接武鹿潭,浑厚蕴藉
三、直写心境,独抒性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武祥“冰泉唱和”考论[J]. 朱则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J]. 罗惠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交游”与“纪念”:“宣南诗社”之“题图诗卷”读解[J]. 魏泉. 文艺研究. 2015(09)
[4]论清代常州词派之词选评点[J]. 刘深.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5)
[5]民国词社知见考略[J]. 査紫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6]科举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J].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2014(10)
[7]亡国人·采珠者·有情的共同体:民初上海遗民诗社研究[J]. 吴盛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4)
[8]近百年词社考论[J]. 马大勇. 文艺争鸣. 2012(05)
[9]论词之“哀感顽艳”说[J]. 彭玉平. 文学遗产. 2011(04)
[10]论“填词图”及其词学史意义[J]. 夏志颖. 文学遗产. 2009(05)
博士论文
[1]近世京津词坛研究[D]. 谢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清代词社研究[D]. 万柳.南开大学 2010
[3]清代晚期唐宋诗之争流变史[D]. 郭前孔.苏州大学 2009
[4]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D]. 朱兴和.华东师范大学 2009
[5]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 杨萌芽.复旦大学 2007
[6]近代宋诗派研究[D]. 贺国强.苏州大学 2006
[7]沈曾植年谱长编[D]. 许全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周庆云与《淞滨吟社集》研究[D]. 吴可嘉.浙江工业大学 2014
[2]缪荃孙文献学述略[D]. 张坤.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1498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缪荃孙诗词创作总貌及研究意义
二、缪荃孙诗词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缪荃孙诗歌行迹及交游考
第一节 、马蹄岁月真虚掷——未出仕时
一、已是天涯同作客——同吴侃交游
二、识我泥途里,三薰三沐之——同杨慧生交游
三、龙性嵇中散,蛾眉屈左徒——同汤成彦交游
四、斯文久沦寂,大雅谁扶持——同姚觐元交游
第二节 京洛频年素化缁——廿年宦迹与行吟
一、在京城时
二、在鄂修志与钟山书院
第三节 转瞬沧桑百变更——流寓海上
一、消寒诗会与淞滨吟社
二、超社与逸社
第二章 缪荃孙诗学思想考论
第一节 “仿随园”到“薄随园重几社”之变探析
第二节 诗品与人品、境与诗之关系论
第三节 以诗存史论与推重末世悲音诗作
第四节 对女诗人才情之作的揄扬
第三章 缪荃孙诗歌创作论
第一节 缪荃孙之诗歌创作主题
一、纪乱忧时诗与咏史之作
二、羁旅行役诗与游宴唱和诗
三、咏物诗与题图诗
第二节 徘徊于唐宋间的诗风
一、清末唐宋诗之争与缪荃孙的两首试帖诗
二、缪荃孙诗的“宗唐”体现
三、缪荃孙晚年诗作与宋诗之关系
第四章 《国朝常州词录》及其词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光绪十九年与国朝常州词录的编纂
第二节 《国朝常州词录》序文中的词学思想
第三节 从《词录》所辑词论中看缪荃孙词学思想
第四节 从诸家词作去取看缪选词偏好
附:缪荃孙与宋词校勘
第五章 缪荃孙词社活动考略与词创作研究
第一节 缪荃孙词社唱和活动考略
一、京城词社唱和交游
二、鸥隐、风余词社活动考略
三、冰泉唱和活动考略
第二节 缪荃孙词风承袭及词作审美追求
一、步踵姜张,清空哀婉
二、接武鹿潭,浑厚蕴藉
三、直写心境,独抒性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武祥“冰泉唱和”考论[J]. 朱则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J]. 罗惠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交游”与“纪念”:“宣南诗社”之“题图诗卷”读解[J]. 魏泉. 文艺研究. 2015(09)
[4]论清代常州词派之词选评点[J]. 刘深.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5)
[5]民国词社知见考略[J]. 査紫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6]科举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J].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2014(10)
[7]亡国人·采珠者·有情的共同体:民初上海遗民诗社研究[J]. 吴盛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4)
[8]近百年词社考论[J]. 马大勇. 文艺争鸣. 2012(05)
[9]论词之“哀感顽艳”说[J]. 彭玉平. 文学遗产. 2011(04)
[10]论“填词图”及其词学史意义[J]. 夏志颖. 文学遗产. 2009(05)
博士论文
[1]近世京津词坛研究[D]. 谢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清代词社研究[D]. 万柳.南开大学 2010
[3]清代晚期唐宋诗之争流变史[D]. 郭前孔.苏州大学 2009
[4]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D]. 朱兴和.华东师范大学 2009
[5]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 杨萌芽.复旦大学 2007
[6]近代宋诗派研究[D]. 贺国强.苏州大学 2006
[7]沈曾植年谱长编[D]. 许全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周庆云与《淞滨吟社集》研究[D]. 吴可嘉.浙江工业大学 2014
[2]缪荃孙文献学述略[D]. 张坤.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1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4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