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16:49
  “先锋小说批评”具体是指自80年代后期至今三十余年的针对“先锋小说”的批评文章及专著。从事于先锋小说批评的研究者是以吴亮、程德培、李陀、李劼为先驱,陈晓明、洪治纲、孟繁华、张清华、谢有顺、吴义勤等人为中坚力量的批评群体。先锋小说批评借由文学时代环境的更迭与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的传播而登上批评舞台,并获得了话语突围的权利与机会。在先锋小说批评家的理解中,“先锋”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含义。从“近距离观照下的急促命名”、“文体叙述实验的本体指认”到“开放不拘的泛化界定”,“先锋”的概念随着批评实践的积聚与时间的流淌而各不相同。此外,前期的先锋小说批评多徘徊在微观的文学性、艺术性的研讨上,而后期的研究则偏重于先锋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传统因素的蕴含等系统整体性的探索。先锋小说批评的批评特质在与现代文学批评、当代文学批评、西方先锋派批评的参照中得以凸显。对于先锋小说批评而言,外在纷繁变幻的环境并不能剥夺它们所坚守的“文学性”立场,也不能使它们放弃对学术品格的真诚追寻。然而,与读者之间沟通匮乏、将自我束之高阁的状况也确实应当得到先锋小说批评的警惕与重视。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先锋小说批评”的...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先锋小说批评的概念界定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
    0.3 选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1 先锋小说批评的发生
    1.1 吐纳迎新:文学批评多元化时代的开启
        1.1.1 新时期小说批评“向内转”的趋向
        1.1.2 西方批评理论的涌入与传播
    1.2 填补空白:先锋小说文本对批评家的触动与召唤
    1.3 话语突围与主体觉醒:先锋小说批评家的动机与心理
    1.4 思辩阵地:文学刊物的扶植与支持
2 先锋小说批评的批评理念
    2.1 精神高度:面对“现在”说话
    2.2 艺术难度:演绎语言的冒险
    2.3 话语向度:诠释个人自由的灵魂
3 含混、确指、泛化:“先锋”概念的动态构建
    3.1 近距离观照下的急促命名
        3.1.1 繁复、重合、交叉:“现代派小说”、“新潮小说”与“先锋小说”
        3.1.2 求新求变:对“先锋”理解的偏离与错差
    3.2 “先锋小说”合法性地位的确立
        3.2.1 确指与定型:文体叙述实验的本体指认
        3.2.2 对异质写作的本土化想象
    3.3 开放不拘的泛化界定
        3.3.1 反叛、颠覆、更新:精神维度的前瞻性
        3.3.2 守望与期许:对“晚生代”、“后先锋”的言说与叩问
4 寻踪索迹:先锋小说批评的发展嬗变
    4.1 批评内容:从发掘被遮蔽的“形式”到追寻创作的“意义”
        4.1.1 对叙述圈套、语言实验的评介与考量
        4.1.2 对价值取向与转型分化的审慎探研
    4.2 批评理论:从生涩的套用到熟稔的化用
        4.2.1 “食洋不化”的理论演练
        4.2.2 机敏自如的理论驾驭
    4.3 批评风格:从锋芒毕露的情绪化判断到探幽析微的学理式求索
        4.3.1 “我感觉故我在”的自信自负
        4.3.2 稳健缜密的智性实证
    4.4 新世纪走向:先锋小说批评的重估与回瞻
        4.4.1 传统因素的重新发现
        4.4.2 “常态化”艺术遗产的打捞与确认
5 参照中的建立:先锋小说批评的批评特质
    5.1 话语的迷津:对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冷淡疏远
    5.2 独立的艺术审美意识:对“十七年”、“文革”文学批评的抵牾
    5.3 现代性的观照:对西方先锋派批评的承继
6 先锋小说批评的现实意义与历史追思
    6.1 自律信念:先锋小说批评的现实意义
        6.1.1 对“文学性”批评立场的执着坚守
        6.1.2 对批评话语暴力崛起的警惕与拒斥
        6.1.3 对文学现象经典化建构的不渝热忱
    6.2 缺憾与失位:先锋小说批评的历史追思
        6.2.1 怅惘的矛盾:创作的激发与框定受限
        6.2.2 未竟之途:精英化批评理想与大众接受的疏离危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锋文学经典化与先锋批评的关系——从现代性视野出发[J]. 薛红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6(02)
[2]先锋的隐匿、转化与更新——关于先锋文学30年的再思考[J]. 陈晓明.  中国文学批评. 2016(02)
[3]先锋的终结与幻化——关于近三十年文学演变的一个视角[J]. 张清华.  文艺研究. 2016(04)
[4]关于先锋文学答问[J]. 张清华.  文艺争鸣. 2016(03)
[5]先锋派的历史、常态化与当下的可能性——关于先锋文学30年的思考[J]. 陈晓明.  文艺争鸣. 2015(10)
[6]谁是先锋,今天我们如何纪念[J]. 张清华.  文艺争鸣. 2015(10)
[7]先锋文学与形式主义的迷障[J]. 洪治纲.  南方文坛. 2015(03)
[8]先锋文学三十年:辨析与反思[J]. 陈晓明.  南方文坛. 2015(03)
[9]“文学回到自身”——当代文学观念的演变[J]. 旷新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10]当代文学批评的政治激进化——试论姚文元的批评方法[J]. 陈晓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6)

博士论文
[1]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D]. 杨逾涵.辽宁大学 2013
[2]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 刘雪松.吉林大学 2009
[3]反叛与超越[D]. 洪治纲.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先锋作家转型的“中国化”策略探究[D]. 毛莉.南京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42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42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