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唐代诗教思想发展与流变

发布时间:2020-12-28 08:38
  本文主要探讨唐代诗教思想的发展与诗人创作的关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辨析传统儒家诗教的思想内涵。第一节主要探究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的意蕴,对其来源与释义加以说明。第二节结合《诗经》的诗教精神,对传统儒家诗教理论的内涵主旨进一步加以界定与阐释。第二章论述诗教思想在初、盛唐的复苏。第一节主要是以建国之初诗教理论的提出以及四杰、陈子昂等人的复古主张为例,阐释初唐诗教理论与创作的背离。第二节分析盛唐时期诗教思想难以兴盛的原因,并以李白的复古理论和创作实践为例,说明诗教理论难以符合盛唐诗人的创作追求。第三节以过渡时期《箧中集》作家与杜甫的创作和主张为例,论述此时诗教思想的兴起与新变。The analysis of the poetry teaching thought’ s evolution in Tang Dynasty.第三章主要论述中、晚唐诗教思想由盛到衰的过程。第一节简要说明儒家诗教思想能在中唐时期得以风行的原因,对诗教高峰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加以分析。第二节论述中唐诗教理论兴盛的表现,即以新乐府诗人们的理论与实践为主,分析此时诗教理论发展与变革。第三节论述晚唐诗教思想的衰落,并对其衰...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意义
    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 传统诗教思想的渊源与内涵
    第一节 温柔敦厚与“美刺”内涵
    第二节 《诗经》中儒家诗教思想的阐发
第二章 初、盛唐及过渡时期——诗教的复苏
    第一节 初唐——诗教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背离
        一、建国之初的诗教理论的提出
        二、诗教的复古与沉寂——“四杰”与陈子昂的理论与创作
    第二节 盛唐——诗教思想与主流审美的格格不入
        一、李白复古诗论中的“诗教”色彩
        二、盛唐主流审美旨趣与诗教的龃龉
    第三节 过渡时期——诗教思想的兴起与新变
        一、元结与《箧中集》作家的写实倾向与诗教精神
        二、李白的“盛世之忧”与诗教思想
        三、杜甫对诗教思想的继承与突破
第三章 中、晚唐——诗教的盛行、变革与衰落
    第一节 诗教高峰到来的条件
        一、儒家诗教思想高潮的必然性——中唐社会政治思想危机
        二、韩柳文风改革对诗教的推动
    第二节 新乐府运动——诗教理论与创作的高度融合
        一、张、王乐府的“尚实”精神与“美刺”色彩
        二、元白新乐府诗对诗教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三、新乐府运动诗教理论的得失
    第三节 晚唐——黑暗时代中的诗教微光
第四章 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 唐代诗教对传统的继承与变革
        一、功利色彩
        二、美刺传统
        三、写实精神
    第二节 唐代诗教理论的影响——以杜甫和新乐府诗人为例
        一、杜诗诗教精神的后世影响
        二、元白新乐府创作理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元盛世与杜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J]. 胡永杰.  杜甫研究学刊. 2016(03)
[2]诗教与乐教[J]. 彭林.  中国音乐. 2014(04)
[3]试论儒家诗教在唐代诗论中的顯隐表现[J]. 楊韶蓉.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00)
[4]《诗》语义与儒家诗教体系的形成[J]. 李翠叶.  文艺评论. 2012(02)
[5]儒家思想与杜甫的人文关怀[J]. 邓田田.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05)
[6]“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儒家政治理念解读[J]. 陈昌渠.  杜甫研究学刊. 2007(03)
[7]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J]. 马银琴.  文学评论. 2004(05)
[8]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诗歌理论评述[J]. 景志明.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9]略论先秦儒家的“诗教”理论与实践[J]. 蔡世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10]杜甫儒家思想论[J]. 王亚民.  河北学刊. 1989(05)

博士论文
[1]元白对《诗经》接受研究[D]. 邹晓春.吉林大学 2013
[2]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D]. 贺卫东.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早期诗教研究[D]. 金宝.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朱熹“诗教”思想探析[D]. 杨洁.中国政法大学 2013
[2]孔子“诗教”思想研究[D]. 陈霞.曲阜师范大学 2006
[3]传统诗教的文化内涵分析[D]. 余华琼.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3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43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