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现代歌诗视域中的台湾民歌

发布时间:2020-12-29 21:50
  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中,诗歌自其产生之日起便与音乐有着难以割裂的血亲纽带。由于现代西方诗学理论的不断渗入,中国新诗的发展受到影响的程度也不断深入,这使现代诗歌着重表现诗歌的“诗性”,逐渐削弱了新诗入乐的可能性,使诗歌与音乐不可避免地渐行渐远。在我国当代,一大批优秀唱作人的歌词作品也因其丰富的诗性内涵被选入文学教材当中足以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现代歌词的文学价值。本文以1975-1985年间“台湾民歌运动”中诞生的富含“诗性”与人文内涵的歌词为焦点,将台湾民歌置于中国现代歌诗视域中展开研究。一方面,针对文本,对台湾民歌歌词的特征进行提炼和总结;另一方面,结合歌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历史,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时代基因。全文共分四部分,从题材与主题、形象与意境、节奏与音韵、语言与修辞四个方面对台湾民歌进行归纳和分析,着力揭示台湾民歌歌词作为诗歌文本所蕴含的“诗”性价值。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歌诗:起源与流变
        1.歌诗的起源
        2.现代歌诗:游走在诗与歌之间
    (二)台湾民歌:永远的未央歌
        1.序曲:动荡的年代
        2.歌唱:台湾“民歌运动”
        3.回响:诗意的余韵
一、多彩的诗意人生——题材与主题
    (一)城乡生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二)个人理想——“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三)恋爱婚姻——“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四)背井离乡——“给我一瓢长江水”
二、内部的诗意体现——形象与意境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
        1.执着的痴情追爱者
        2.追逐梦想的青年人
        3.背井离乡的寻根者
    (二)传统意象再生
        1.雨
        2.花朵
        3.月亮
        4.大海
三、外部的诗意表达——节奏与音韵
    (一)灵活多样的节奏
        1.对称与反复
        2.多样的句式
    (二)优美的韵律
        1.一韵到底
        2.变换韵脚
        3.叠音
四、内外协奏的诗之乐章——语言与修辞
    (一)杂糅的语言
        1.文言与白话的融汇
        2.英文与方言的点缀
    (二)丰富的修辞
        1.比喻
        2.借代
        3.比拟
        4.排偶
        5.夸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性怎样成为诗歌的属性——从诗乐关系对诗歌音乐性的新探[J]. 童龙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歌诗在诗歌与歌词之间——论新诗与歌诗[J]. 童龙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3]能“歌”的诗与“诗”性的歌——中国现代歌诗刍议[J]. 孙良好,鲍良兵.  美育学刊. 2011(02)
[4]中国现代歌诗概念初探[J]. 刘东方.  文学评论. 2010(06)
[5]日据初期台湾的书房调查及殖民地教育整编[J]. 陈小冲.  台湾研究集刊. 2010(04)
[6]从传达方式看现代歌词与诗的差异[J]. 陆正兰.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1)
[7]中国现代歌词国内研究综述[J]. 陆正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05)
[8]论中国现代“歌诗”[J]. 刘东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04)
[9]现代歌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研究[J]. 刘艳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05)
[10]中国诗能否回向歌词之根[J]. 陆正兰.  江汉论坛. 2007(07)

硕士论文
[1]台湾“民歌运动”的文化意蕴研究[D]. 张萌萌.首都师范大学 2012
[2]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 刘阳.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默数念珠对坐千古[D]. 梁磊.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6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46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