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鲁迅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20-12-30 11:50
1946年1月,《文艺复兴》于上海创刊,它是抗战胜利后郑振铎和李健吾主编的上海“唯一大型文艺刊物”。杂志共刊发23期,发表了400多篇文艺作品。细读这些文章,不难发现杂志前后期内容有明显地调整,就在调整的拐点上,《文艺复兴》推出了鲁迅十周年纪念专号,这10篇鲁迅纪念文字,试图建构一个多元、立体、丰满的鲁迅形象,结合鲁迅生前在论争中受到的非议,以及鲁迅形象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新变,《文艺复兴》建构的鲁迅形象,在历史纵深中具有了别样的魅力。杂志巧妙地将其编辑在一起,与其民主的办刊理念和史学化的建构方式分不开,《文艺复兴》汇集多种维度的鲁迅形象建构,其实也是融合多种文艺理念,共同探索新文艺复兴道路的一种尝试。本文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来源,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这些内容。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以《文艺复兴》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史料论述期刊面临的危机和压力,以及编辑是如何转危为安的;然后通过探究关键词“民主”,深入分析其办刊理念;最后细读期刊内容,发现期刊内容前后期的调整,以及调整拐点上出现的鲁迅纪念专号。第二章以鲁迅形象建构为切入点,分析十年前文坛关于鲁迅身份、性质与思想上的争...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文艺复兴》杂志的创刊与遭际
第一节 《文艺复兴》办刊的危机与压力
第二节 《文艺复兴》“民主”的办刊理念
第三节 《文艺复兴》前后期内容的调整
第二章 《文艺复兴》与鲁迅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合拍
第一节 “五四”启蒙思潮中备受争议的鲁迅形象
第二节 抗战风云中鲁迅形象建构的新变
第三节 《文艺复兴》对鲁迅纪念活动的重视
第三章 《文艺复兴》建构的鲁迅形象
第一节 革命话语体系中的鲁迅形象建构
第二节 其他多维视角中鲁迅形象的建构
第三节 《文艺复兴》建构鲁迅形象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文学“时段性”品格的生成、意义及其突破——以《文艺复兴》杂志的三部长篇小说为例[J]. 吕彦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宏大叙事边缘的另类存在——《文艺复兴》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J]. 晏亮. 东吴学术. 2017(05)
[3]记忆的组织——论冯雪峰的鲁迅回忆[J]. 程振兴. 鲁迅研究月刊. 2017(07)
[4]“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补遗略说[J]. 宫立.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3)
[5]《青春》与李健吾抗战前后的喜剧追求——以《文艺复兴》为中心的考察[J]. 晏亮.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6]鲁迅、郭沫若“笔墨相讥”史实再探[J]. 刘卫国. 鲁迅研究月刊. 2016(11)
[7]《文艺复兴》与“中国新诗人”的出场[J]. 晏亮.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8]《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J]. 陈思广,刘安琪. 江汉论坛. 2016(08)
[9]郑振铎与战后“文学批评”——以《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为考察对象[J]. 晏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史料与审美:双重视野下的新文学广告——以《文艺复兴》杂志为中心[J]. 吕彦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1945—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转型研究[D]. 郭建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鲁迅纪念(1937-1945)[D]. 方晓艳.三峡大学 2015
[2]《文艺复兴》研究[D]. 谭庆.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战时国统区的鲁迅话语[D]. 周淑.西南大学 2010
[4]《文艺复兴》杂志研究[D]. 龚瑱.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文艺复兴》研究[D]. 李婉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7594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文艺复兴》杂志的创刊与遭际
第一节 《文艺复兴》办刊的危机与压力
第二节 《文艺复兴》“民主”的办刊理念
第三节 《文艺复兴》前后期内容的调整
第二章 《文艺复兴》与鲁迅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合拍
第一节 “五四”启蒙思潮中备受争议的鲁迅形象
第二节 抗战风云中鲁迅形象建构的新变
第三节 《文艺复兴》对鲁迅纪念活动的重视
第三章 《文艺复兴》建构的鲁迅形象
第一节 革命话语体系中的鲁迅形象建构
第二节 其他多维视角中鲁迅形象的建构
第三节 《文艺复兴》建构鲁迅形象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文学“时段性”品格的生成、意义及其突破——以《文艺复兴》杂志的三部长篇小说为例[J]. 吕彦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宏大叙事边缘的另类存在——《文艺复兴》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J]. 晏亮. 东吴学术. 2017(05)
[3]记忆的组织——论冯雪峰的鲁迅回忆[J]. 程振兴. 鲁迅研究月刊. 2017(07)
[4]“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补遗略说[J]. 宫立.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3)
[5]《青春》与李健吾抗战前后的喜剧追求——以《文艺复兴》为中心的考察[J]. 晏亮.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6]鲁迅、郭沫若“笔墨相讥”史实再探[J]. 刘卫国. 鲁迅研究月刊. 2016(11)
[7]《文艺复兴》与“中国新诗人”的出场[J]. 晏亮.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8]《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J]. 陈思广,刘安琪. 江汉论坛. 2016(08)
[9]郑振铎与战后“文学批评”——以《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为考察对象[J]. 晏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史料与审美:双重视野下的新文学广告——以《文艺复兴》杂志为中心[J]. 吕彦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1945—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转型研究[D]. 郭建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鲁迅纪念(1937-1945)[D]. 方晓艳.三峡大学 2015
[2]《文艺复兴》研究[D]. 谭庆.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战时国统区的鲁迅话语[D]. 周淑.西南大学 2010
[4]《文艺复兴》杂志研究[D]. 龚瑱.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文艺复兴》研究[D]. 李婉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7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4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