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汤显祖诗歌叙事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1:49
  “抒情”之外,中国诗歌发展另有“叙事”的传统。诗歌的叙事性内容,即描写事件、人物、场面或生活片段,有一定的故事和情节,结构上有所设计的诗歌内容。汤显祖诗歌呈现出独有的叙事性特征,在内容上,他继承发展着记梦诗、悼子诗、日记体诗等不同类型诗歌的叙事形式;在模式上,对诗题、序、注的叙事功能有了补充和发展;在手法上,“偶遇”式、“物是人非”式结构、时空流动、视角转换等技巧也在他的叙事诗中被反复探索和尝试。从古典叙事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汤显祖的诗歌在叙事方式上着重场面叙事、情事相融。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大量场面叙事,不同于传统的叙事诗不吝惜篇幅来记叙完整曲折的情节,他往往在较短的诗歌体裁中,大量使用富有“人事”内容的场面描写,以瞬间的行为或名词的铺设,完成富有叙事含义的画面。而他最具有突破性的叙事成就则在于“借事抒情”,抛弃了一直以来的民间叙事诗政治讽喻传统,将目光全心全意放在“情”与“事”的联系之上,对传统的叙事诗歌进行了发展创新。因此,对汤显祖的诗歌叙事性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对了解汤显祖心态乃至于探讨诗歌的叙事性流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叙事和叙事性
    2、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叙事性传统与研究成果
    3、从诗歌叙事性的角度来看汤显祖
二、汤显祖诗歌叙事性内在表现
    1、社会现实类叙事
    2、人物特写式叙事
    3、历史传奇式叙事
    4、日记式叙事
    5、梦境相关叙事
三、汤显祖诗歌叙事性外在表现
    (一) 诗题
        1、数质兼得:长诗题字数和诗题数目的增多
        2、一题多事:在一题中累积多个叙事事件
        3、直抒情事:诗题中结合叙事的独特情感表达
        4、言行皆备:在诗题中塑造生动人物
    (二) 诗序
        1、万事入笔:丰富多样的叙事范围
        2、逐层累积:以情节累积带动情感的积蓄
        3、以言写人:采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
        4、由繁至简:文辞风格的转变
    (三) 自注
    (四) 小结
四、汤显祖诗歌叙事性艺术特征
    (一) 用典
        1、一事多典的堆积叙事
        2、化俗世生活为典雅文辞
        3、渲染历史氛围和时空错落感
    (二) 意象
        1、互动:增添人物情感的事象
        2、象征:意象内涵的再创造
        3、组合:铺陈意象的场景叙事
    (三) 结构与视角
        1、叙述视角分类
        2、叙事视角特征
    (四) 手法
        1、虚写:合理的想象
        2、实写:细腻地捕捉画面
        3、虚实结合:回忆与梦境的穿梭
五、汤显祖诗歌的叙事性意义
    (一) 场面叙事的出色印证
        1、叙事长度的缩减
        2、艺术手法的繁中取精
        3、人事关系:“以人系事”与“以事写人”
    (二) 融洽呼应的情事关系
        1、以事传情:曲折而独特的表达
        2、借助新的叙事形式:题序的直接说明
        3、对“物是人非”式结构的关注
    (三) 风雅互娱的叙事心态
        1、语言
        2、写作对象
        3、写作内容
        4、写作目的
    (四) 兼容诸体的叙事成就
        1、时空流动
        2、结构与转折
        3、视角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元代诗歌的叙事性特征[J]. 张春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2]汤显祖唯情文学观的逻辑解析[J]. 肖鹰.  河北学刊. 2013(04)
[3]诗词参与古代小说叙事之原因探析[J]. 林沙欧,吴时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5)
[4]岑参边塞诗的叙事性探讨[J]. 史国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5]汉乐府诗的叙事学解释[J]. 宋卉.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2)
[6]先秦至两汉:中国诗性叙事的开展与深入[J]. 张志斌.  学术论坛. 2009(09)
[7]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J]. 余恕诚.  文学评论. 2009(04)
[8]论汉魏五言的“古意”[J]. 葛晓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9]李贽的“童心说”与汤显祖的“情至说”[J]. 邹自振.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读明代六位女诗人的《悼亡》诗[J]. 周明初.  中国文化研究. 2008(04)

博士论文
[1]汤显祖戏曲文本叙事研究[D]. 王琦.江西师范大学 2017
[2]晚明佛教与汤显祖“情至”文学创作的关联研究[D]. 柳旭.吉林大学 2016
[3]元代诗序研究[D]. 杨匡和.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宋代乐府诗研究[D]. 罗旻.北京大学 2013
[5]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D]. 辛晓娟.北京大学 2012
[6]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 储著炎.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唐前叙事诗研究[D]. 李鸿雁.东北师范大学 2010
[8]唐赋叙事研究[D]. 周兴泰.上海大学 2010
[9]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D]. 敬晓庆.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0]论吴伟业的“诗史”观[D]. 张金环.首都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梅尧臣叙事诗研究[D]. 杜佳悦.沈阳师范大学 2017
[2]汉代乐府诗叙事研究[D]. 王垚元.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黄庭坚诗歌自注研究[D]. 刘青.暨南大学 2016
[4]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研究[D]. 万韵.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汤显祖道家、道教思想与诗歌创作研究[D]. 杜西凤.南昌大学 2015
[6]汤显祖诗词研究[D]. 赵芳.黑龙江大学 2015
[7]屈原《九歌》的叙事学研究[D]. 孔鹏音.山东大学 2015
[8]汤显祖的诗学思想及其对前代诗歌接受研究[D]. 冯琪.山东大学 2014
[9]白居易讽谕诗新探[D]. 叶锋.南昌大学 2014
[10]汪元量《醉歌》、《湖州歌》、《越州歌》叙事研究[D]. 周鹏.宁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63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63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